[發明專利]適用于體系仿真的目標RCS特性建模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99787.7 | 申請日: | 2020-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008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8 |
| 發明(設計)人: | 余海鳴;劉博;陳偉;張明恩;趙會娟;何舒;陸志灃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機電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1109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體系 仿真 目標 rcs 特性 建模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體系仿真的目標RCS特性建模方法及系統,包括:步驟1:根據抽象目標RCS特性構建基類模型;步驟2:根據基類模型構建各目標RCS特性子類;步驟3:實現各目標RCS特性子類的數據存儲;步驟4:實現對各目標RCS特性子類的調用接口類。本發明對利用實際測量、靶場試驗、內場試驗、理論計算等獲得的目標RCS特性數據建模均使用;本發明解決了體系仿真中同型多實例目標對完整目標RCS特性數據訪問的需求;本發明為體系仿真目標擴展提供了便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體系仿真建模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適用于體系仿真的目標RCS特性建模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標RCS特性建模技術是體系仿真中的一項關鍵技術,它利用目標RCS特性數據構建目標RCS特性模型,為體系仿真中的探測器提供目標RCS特性。
體系仿真涉及的目標數量、種類繁多,為了適用不同場景,會有不同的裝備模型不斷加入,這些目標都需要配置相應的目標RCS特性模型;而且隨著裝備發展和論證的需要,也會不斷有新的目標要加入不同的仿真場景,新裝備也必然要構建對應的目標特性模型。因此,目標特性模型的可擴展性需求是剛性的,在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仿真模型的可擴展性、可重用性。雖然需要擴展的模型很多,但目標特性模型除了原始數據不一樣,讀取、查詢等工作方式基本一致。設計模式的策略模式通過定義一組算法,將每個算法都封裝起來,并且使它們之間可以互換,目標RCS特性仿真建模時把算法換成數據定義一組類,將每個目標的特性數據封裝起來,在讀取、查詢時根據目標進行切換,在擴展時就只需要給新目標定義一個類用來封裝本身數據,并在目標RCS調用接口類添加一個選擇項而不必對目標RCS特性模型其他部分進行修改了。
體系仿真中的雷達數量、種類眾多,工作頻段覆蓋P、L、S、X、K等;電磁波極化方式包含HH、VV等;以在雷達工作頻段覆蓋范圍內抽取9個典型頻點值,包含HH、VV兩種極化方式為例,則每個目標包含9X2=18份RCS數據文件。在體系仿真想定場景中每型目標均需要實例化出多個實例,每個實例均包含一個目標特性組件,每個目標特性組件均能夠訪問該型目標完整的RCS數據。由于RCS數據文件一般按方位0~180度,俯仰-90~90度間隔1度保存目標RCS值,每份數據文件包含的RCS數據達到181X181=32761個,如果每個目標特性組件都讀取并存儲本目標的18份RCS數據文件,則用于目標特性組件的讀取時間和存儲空間都將非常可觀。考慮到同一型目標的RCS數據文件是一致的,設計模式中的單例模式通過確保某一個類只有一個實例,而且自行實例化并向整個系統提供這個實例。目標RCS特性建模時通過實例化一次存儲同一型目標的RCS數據文件的類,并向所有實例化的同型目標特性組件提供訪問接口,大大縮短RCS數據文件讀取時間,并大大節省RCS數據存儲空間。
專利文獻CN109061586A(申請號:201810876295.7)公開了一種基于動態RCS模型的目標微動特征建模方法,屬于雷達目標識別技術領域。所述方法主要包括首先建立空中目標微動部件的電磁仿真模型;其次,給定進行電磁散射建模需要用到的波形參數,并根據所述波形及目標參數計算相應頻段和俯仰角度下的目標微動部件RCS模型;最后通過雷達視線照射角度的變化模擬所述目標的轉動,得到所述目標的實時回波信號,并根據所述實時回波信號提取所述目標的微動特征。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體系仿真的目標RCS特性建模方法及系統。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適用于體系仿真的目標RCS特性建模方法,包括:
步驟1:根據抽象目標RCS特性構建基類模型;
步驟2:根據基類模型構建各目標RCS特性子類;
步驟3:實現各目標RCS特性子類的數據存儲;
步驟4:實現對各目標RCS特性子類的調用接口類。
優選地,所述步驟1包括:對抽象出目標RCS特性進行讀取、查詢和插值算法并構建基類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機電工程研究所,未經上海機電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978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