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99613.0 | 申請日: | 2020-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52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滕海媛;袁永達;王冬生;張天澍;常曉麗;顧浩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3/00 | 分類號: | A01G13/00;A01G7/06;A01M1/14;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封喜彥;胡晶 |
| 地址: | 201106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梨癭蚊 防治 方法 | ||
1.一種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春天越冬代成蟲羽化時至梨樹謝花期之間采用所述方法進行防治,所述方法包括物理防治方法、化學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所述物理防治方法包括在植物的預定高度處懸掛捕蟲裝置,所述化學防治方法包括噴施殺蟲劑,所述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釋放異色瓢蟲;所述殺蟲劑為10%溴蟲氟苯雙酰胺懸浮劑的500-5000倍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釋放異色瓢蟲的主要過程為:在梨樹上發現梨癭蚊幼蟲時開始釋放異色瓢蟲,每667m2釋放2000-3000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異色瓢蟲每間隔10-15天釋放一次,且連續釋放2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梨樹上發現所述梨癭蚊幼蟲時開始噴施所述殺蟲劑,第一次噴施后,隔一周再噴施一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劑為10%溴蟲氟苯雙酰胺懸浮劑的1000-2500倍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殺蟲劑還包含0.1%-2%體積分數的5%d-檸檬烯可溶液劑。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蟲裝置為粘蟲板,所述粘蟲板的規格為25cm×20cm,所述粘蟲板的懸掛高度為離地面100c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梨癭蚊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蟲板每667m2懸掛10-15張,且所述粘蟲板每周更換一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未經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961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瓶裝飲料生產用擰蓋機
- 下一篇:微馬達三件組裝機及其組裝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