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PM量推定裝置及其系統和方法、數據解析裝置、內燃機的控制裝置及接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99588.6 | 申請日: | 2020-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943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9 |
| 發明(設計)人: | 武藤晴文;永井敦;森厚平;橋本洋介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1N11/00 | 分類號: | F01N11/00;F01N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張謨煜;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pm 推定 裝置 及其 系統 方法 數據 解析 內燃機 控制 接收 | ||
本發明提供PM量推定裝置及其系統和方法、數據解析裝置、內燃機的控制裝置及接收裝置。PM量推定裝置應用于對排出到內燃機的排氣通路的排氣中的PM進行捕集的過濾器。存儲裝置存儲作為對輸出捕集到過濾器的PM量的映射進行規定的數據的映射數據。映射以進氣溫變量和壁面變量中的至少1個、以及流量變量為輸入。進氣溫變量與吸入內燃機的空氣的溫度相關。壁面變量與內燃機的汽缸壁面溫度相關。流量變量表示流入過濾器的流體的流量。執行裝置基于以取得的數據為輸入的映射的輸出來算出PM量。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PM量推定裝置、M量推定系統、數據解析裝置、內燃機的控制裝置及接收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在日本特開2006-316726號公報中記載了基于內燃機的轉速及負荷來推定PM量的裝置。PM量是捕集到設置于排氣通路的過濾器的顆粒狀物質的量。
但是,PM量的變化量不根據轉速及負荷而唯一地確定,而依賴于各種各樣的變量。因而,在僅通過轉速NE及負荷來算出PM量的情況下,PM量的算出精度受限。
發明內容
以下,對本公開的例進行記載。
例1.一種PM量推定裝置,具備存儲裝置和執行裝置,其中,所述PM量推定裝置應用于對排出到內燃機的排氣通路的排氣中的PM進行捕集的過濾器,所述存儲裝置構成為存儲作為對輸出捕集到所述過濾器的PM量的映射進行規定的數據的映射數據,所述映射以進氣溫變量和壁面變量中的至少1個和流量變量為輸入,所述進氣溫變量是與吸入所述內燃機的空氣的溫度相關的變量,所述壁面變量是與所述內燃機的汽缸壁面溫度相關的變量,所述流量變量是表示流入所述過濾器的流體的流量的變量,所述執行裝置構成為執行:取得處理,取得所述進氣溫變量和所述壁面變量中的至少1個變量、和所述流量變量;PM量算出處理,基于以由所述取得處理取得的數據為輸入的所述映射的輸出來算出所述PM量;及操作處理,根據所述PM量來操作預定的硬件。
在上述結構中,基于進氣溫變量及壁面變量中的至少1個來算出PM量。在此,若進氣溫變量不同,則壓縮行程中的混合氣的溫度不同,燃燒狀態變化,PM的排出量變化。因此,若基于進氣溫變量來算出PM量,則例如與不依賴于進氣溫變量而算出PM量的情況相比,能夠高精度地算出PM量。另外,在壁面溫度低的情況下與高的情況相比,燃料向壁面附著而PM的產生容易變得顯著。因此,若基于壁面溫度變量來算出PM量,則例如與不依賴于壁面溫度變量而算出PM量的情況相比,能夠高精度地算出PM量。
例2.根據上述例1所述的PM量推定裝置,在所述映射的輸入中包括增量變量,所述增量變量是表示在所述內燃機的燃燒室內被設為燃燒對象的混合氣中的燃料量超過用于使所述混合氣的空燃比成為理論空燃比的量的量的變量,所述取得處理包括取得所述增量變量的處理,所述PM量算出處理是基于向所述映射的輸入還包含所述增量變量的所述映射的輸出來算出所述PM量的處理。
在上述結構中,基于增量變量來算出PM量。通過這樣,能夠基于“在混合氣中的燃料量超過理論空燃比相當的燃料量的情況下,PM的排出量變得顯著”來算出PM量。進而,能夠高精度地算出PM量。
例3.根據上述例1或例2所述的PM量推定裝置,所述取得處理包括取得規定所述內燃機的工作點的變量即工作點變量作為所述流量變量的處理。
在上述結構中,鑒于流量根據內燃機的工作點而確定,使用工作點變量作為流量變量。而且,內燃機的各種操作部的操作量具有根據工作點而設定的傾向。因此,在上述結構中,通過使工作點變量包含于映射的輸入,能夠考慮由各種操作量的差異引起的PM量的差異來算出PM量。
例4.根據上述例1~例3中任一個所述的PM量推定裝置,在所述映射的輸入中包括與點火正時相關的變量即點火變量,所述取得處理包括取得所述點火變量的處理,所述PM量算出處理是基于進一步使所述點火變量包含于向所述映射的輸入的所述映射的輸出來算出所述PM量的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958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