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工程支架材料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99396.5 | 申請日: | 2020-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81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8 |
| 發明(設計)人: | 葉雷;郭強;王輝;王德娟;呂金艷;司徒衛;余柳松;黃榕康;過文泰;王懷明;秦秀森;衛應齊;焦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珠海麥得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F8/14 | 分類號: | D01F8/14;D01F1/10;A61L27/18;A61L27/54;A61L27/58 |
| 代理公司: | 廣州潤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張柳;楊釗霞 |
| 地址: | 51065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腫瘤 復合 組織 工程 支架 材料 制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1.一種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左旋聚乳酸電紡絲纖維溶液的制備:將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共聚物粉末溶于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的復合溶劑中,均勻攪拌,隨后加入左旋聚乳酸,磁力攪拌器攪拌溶解1~3小時,溫度為55~65℃,其中,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與左旋聚乳酸兩者之間的質量配比為1:(0.8~1.2);
S2、載表柔比星的聚羥基脂肪酸酯/左旋聚乳酸復合電紡絲纖維混合溶液的制備:稱取表柔比星加入步驟S1所得的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左旋聚乳酸電紡絲纖維溶液中,繼續磁力攪拌至表柔比星完全溶解,其中表柔比星與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的質量比為(0.8~1.2):8;
S3、將步驟S2所得的載表柔比星的聚羥基脂肪酸酯/左旋聚乳酸復合電紡絲纖維混合溶液加入到注射器中,注射器用針頭噴嘴固定,在20~60℃下設置針頭與接收器之間距離為12~18cm,電壓為5~30千伏,注射器推進速度為0.1~12.0毫升/小時,通過乙醇溶液收集電紡絲,隨后,將獲得的電紡絲用去離子水洗滌,冷凍干燥8~12h后即獲得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與左旋聚乳酸兩者之間的質量配比為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表柔比星與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的質量比為1: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復合溶劑為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按體積比8:2~0.5:9.5配制而成的復合溶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3-羥基丁酸酯-4-羥基丁酸酯)共聚物粉末為醫用級粉末,純度大于99.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所述注射器為1mL注射器,注射器針頭與接收器之間距離為15c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中獲得的電紡絲用去離子水洗滌3~5次。
8.由權利要求1至7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
9.權利要求8所述的抗腫瘤用的復合電紡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在細胞支架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珠海麥得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珠海麥得發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939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鋼材探傷修復設備的組成
- 下一篇:多孔徑單探測器光學成像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