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特粗機制砂泵送混凝土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98767.8 | 申請日: | 2020-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88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紹鵬;王軍;李曦;蔣震;冷政;唐望;陳邦鉞;劉攀;劉強;唐子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西部建設湖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4 | 分類號: | C04B28/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張磊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市雨***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制 砂泵送 混凝土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特粗機制砂泵送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由下述原材料組分拌制而成,按混凝土所含原材料質量計:水泥200~250kg、礦粉100~120kg、粉煤灰100~130kg、細骨料1080~1160kg、粗骨料620~640kg、水170~180kg、外加劑9.4~11.2kg。該混凝土的特點是細骨料全部采用特粗機制砂,細度模數達3.6~4.1,砂率超過60%,使用常規(guī)膠凝材料制得,礦粉、粉煤灰的摻量超過45%,強度等級達到C30及以上,坍落度≥200mm,擴展度≥500mm,工作性能良好,能夠滿足一般混凝土的泵送施工要求。本發(fā)明的應用實現了特粗機制砂作為唯一細骨料在泵送混凝土中的應用,有效緩解了目前中砂資源短缺的壓力。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特粗機制砂泵送混凝土。
背景技術
細骨料是混凝土的必要組成材料之一,其質量好壞對混凝土的強度、工作性和耐久性均有重大的影響,傳統(tǒng)細骨料主要采用天然河砂,細度在2.3~3.0,性能優(yōu)良。由于天然砂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和國家環(huán)保政策的不斷升級,優(yōu)質天然砂資源不斷緊缺與建筑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機制砂已代替天然河砂實現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當前機制砂的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地區(qū)的機制砂基本為特粗機制砂,細度模數達到3.6~4.1,且無細砂復配使用。特粗機制砂作為唯一細骨料生產泵送混凝土易離析泌水,拌合物穩(wěn)定性差,但在僅有特粗機制砂做細骨料的情況下,為保障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則需研制出一種性能優(yōu)良的特粗機制砂泵送混凝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特粗機制砂泵送混凝土,該混凝土坍落度≥200mm,擴展度≥500mm,工作性能良好,解決了特粗機制砂生產混凝土離析、泌水,難以實現泵送施工的問題。
1.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混凝土由水泥、礦粉、粉煤灰、細骨料、粗骨料、水和外加劑組成,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述各組份質量如下:
水泥200~250kg、礦粉100~120kg、粉煤灰100~130kg、細骨料1080~1160kg、粗骨料620~640kg、水170~180kg、外加劑9.4~11.2kg;
其中:所述細骨料為特粗機制砂,細度模數為3.6~4.1,壓碎值≦30.0%,石粉含量為5.0%~15.0%,MB值1.4。
本發(fā)明中,所述水泥采用P.O42.5級水泥。
本發(fā)明中,所述礦粉采用S95級礦粉。
本發(fā)明中,所述粉煤灰采用II級粉煤灰。
本發(fā)明中,所述粗骨料為碎石或卵石中的一種,級配為5~25mm連續(xù)級配,針片狀含量≦10.0%,含泥量≦1.0%。
本發(fā)明中,所述水為自來水。
本發(fā)明中,所述外加劑為增稠型聚羧酸復合外加劑,減水率為20.0%~23.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沒有中砂或沒有粗、細砂搭配使用的情況下,采用特粗機制砂作為唯一細骨料,制備出了可泵性能良好的泵送混凝土,解決了混凝土中細骨料粗易導致混凝土離析、泌水的難題,實現了低品位的特粗機制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應用,有效緩解了目前優(yōu)良砂資源短缺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內容、技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本發(fā)明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以下實施例所用原材料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西部建設湖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建西部建設湖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876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