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型懸臂柱的受壓加載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95289.5 | 申請日: | 2020-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03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甘丹;周緒紅;黃輝輝;楊志強;張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縉云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型 懸臂 受壓 加載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大型懸臂柱的受壓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于實驗室內的所述反力架(1)、加載端(2)和加載平臺(3);
所述實驗室內設置有反力地面(4)和反力墻(5),反力地面(4)呈水平狀,反力墻(5)與反力地面(4)垂直;
所述反力架(1)的下端固定在反力地面(4)上,反力架(1)與反力墻(5)之間存在間隙,反力架(1)面向反力墻(5)的一側固接有若干加載端(2);
所述加載端(2)包括反力支座(201)、聚四氟乙烯板(202)、千斤頂(203)、球鉸(204)和力傳感器(205);所述反力支座(201)為矩形板,反力支座(201)的一個板面通過螺栓固定在反力架(1)上,另一個板面上設置有矩形凹槽(2011),矩形凹槽(2011)上方的側壁設置有供聚四氟乙烯板(202)穿過的預留縫隙(2012),預留縫隙(2012)貫穿矩形凹槽(2011)的內外側;
所述聚四氟乙烯板(202)從上方穿過預留縫隙(2012)后安裝到矩形凹槽(2011)內,聚四氟乙烯板(202)的下端與矩形凹槽(2011)下方的側壁抵緊;
所述千斤頂(203)水平設置,千斤頂(203)一端與聚四氟乙烯板(202)接觸,另一端通過球鉸(204)與力傳感器(205)鉸接,力傳感器(205)通過螺栓固定在加載平臺(3)上;所述聚四氟乙烯板(202)與千斤頂(203)接觸的板面上涂抹有潤滑脂;
所述加載平臺(3)面向反力墻(5)的板面與大型懸臂柱(6)的柱頂連接,大型懸臂柱(6)的柱腳(601)固定在反力墻(5)上;
初始狀態時,若干所述千斤頂(203)的軸線與柱腳(601)的軸線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干千斤頂(203)與聚四氟乙烯板(202)的上部分接觸;
若干所述千斤頂(203)加載過程中,千斤頂(203)沿聚四氟乙烯板(202)向下滑動,球鉸(204)轉動;若干所述千斤頂(203)繼續向下滑動,直到與矩形凹槽(2011)下方的側壁抵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大型懸臂柱的受壓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1)通過若干高強錨桿(7)錨固在反力地面(4)上,大型懸臂柱(6)的柱腳(601)通過若干高強錨桿(7)錨固在反力墻(5)上,每個高強錨桿(7)加上預緊力。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大型懸臂柱的受壓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力傳感器(205)上設置有N個貫穿其兩側的螺栓孔Ⅰ(2051),N>0;所述加載平臺(3)上間隔設置有若干個螺栓孔組,每個螺栓孔組包括N個螺栓孔Ⅱ(301),通過N個螺栓將力傳感器(205)固定在任意一個螺栓孔組對應的位置上。
4.一種大型懸臂柱的受壓加載方法,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述大型懸臂柱(6)安裝到加載裝置上,確保若干千斤頂(203)的軸線與柱腳(601)的軸線在同一水平面上;
2)若干所述千斤頂(203)對加載平臺(3)和大型懸臂柱(6)施加持續的水平力;
3)直到完成加載或所述大型懸臂柱(6)被破壞,所有千斤頂(203)停止施力,從而完成大型懸臂柱(6)的軸壓加載試驗。
5.一種大型懸臂柱的受壓加載方法,基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述大型懸臂柱(6)安裝到加載裝置上,確保若干千斤頂(203)的軸線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柱腳(601)位于若干千斤頂(203)的上方;
2)若干所述千斤頂(203)對加載平臺(3)和大型懸臂柱(6)施加持續的水平力;
3)所述大型懸臂柱(6)受水平力產生壓彎變形,大型懸臂柱(6)的懸臂端、加載平臺(3)和力傳感器(205)繞著柱腳(601)同步旋轉,球鉸(204)轉動,球鉸(204)帶動千斤頂(203)向下滑動;
4)若干所述千斤頂(203)與矩形凹槽(2011)下方的側壁抵緊;
5)直到完成加載或所述大型懸臂柱(6)被破壞,所有千斤頂(203)停止施力,從而完成大型懸臂柱(6)的偏壓加載試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528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