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及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92556.3 | 申請日: | 2020-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29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興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7/20 | 分類號: | E02B7/20;E02B7/54;E02B8/04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劉楠 |
| 地址: | 550081 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涌潮 事故 閘門 建造 方法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及結構,本發明的事故閘門采用潛孔結構,在事故閘門后部的胸墻上游側下部設置與下游側水封和頂水封位置對應的門楣,閘門高度僅需封住門楣段即可;有效降低了事故閘門的高度,在滿足堆積體滑坡時封水要求的同時可大大降低事故閘門及其啟閉設備的規模,有效節省投資;本發明可有效防止滑坡涌水產生氣囊壓力對閘門結構產生破壞;本發明有利于閘門動水閉門時補氣,減輕了閘門運行時的振動,有效保障了閘門運行的安全;同時,本發明的通氣孔上部的進出氣口高于最高涌潮水位,可有效防止涌水從通氣孔進入流道且氣流從胸墻的側向孔洞進出,不影響胸墻上部行人的安全,大大提高了整個事故閘門的安全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及結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金屬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于庫區存在較大滑坡堆積體的水電工程,工作閘門應具備防涌潮功能。為了降低工作閘門規模,在工作閘門上游設有胸墻阻擋涌潮。同時考慮到工作閘門運行發生故障時,為了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和檢修工作閘門需要,在胸墻上游設有事故閘門。在工作閘門開啟運行時出現故障,此時若發生堆積體滑坡,因事故閘門下閘時間一般較長,涌潮水位通常已經跌落,因此事故閘門通常按正常水位運行工況設計;但對于檢修時間較長的工作閘門,事故閘門在擋水期間,還是很可能會遇到堆積體滑坡產生的涌潮,因堆積體滑坡涌潮水位通常較高,有些工程甚至達到了10m以上,產生的沖擊力較大,故擋水時間較長的事故閘門若按正常水位運行工況設計,則在滑坡涌潮產生的涌水沖擊力作用下會破壞造成事故損失,因此,有些工程考慮按滑坡產生的涌潮水位設計平面事故閘門。現有的露頂式事故閘門通常采用上游止水,若要擋住涌潮水位,則事故閘門高度需按最高涌浪水位考慮,這將造成事故閘門高度過高,規模太大,啟閉機容量過大,門機軌上揚程或排架過高,不但技術上實現起來難度太大,而且建造事故閘門及啟閉設備的投資也需要大幅提高,因此,現有技術還不夠完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及結構,以在滿足堆積體滑坡時封水要求的同時降低事故閘門的高度,減少事故閘門的建造成本,節省投資,從而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一種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該方法的事故閘門采用潛孔結構,同時在事故閘門后部的胸墻上游側下部設置與下游側水封和頂水封位置對應的門楣,閘門高度僅需封住門楣段即可;這樣即可有效降低事故閘門的高度,降低事故閘門規模,并減小其啟閉設備的啟閉容量和門機軌上揚程或排架高度,節省事故閘門及其啟閉設備的建造成本。
前述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中,所述事故閘門底部通過U型底水封將上游側水封和下游側水封連接為一體;正常運行工況時,事故閘門依靠上游側水封和U型底水封止水;當發生堆積體滑坡時,事故閘門依靠下游側水封、下游頂水封和U型底水封止水,以防止涌水從閘門頂部進入下游流道影響工作閘門的檢修。
前述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中,所述事故閘門頂部采用前低后高的斜面封板封閉,以防止滑坡涌水產生氣囊壓力對閘門結構產生破壞。
前述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中,所述事故閘門的頂主梁腹板等間距設置一列隔板與斜面封板焊接成一體;并在頂主梁腹板上設有前后兩排氣孔,以避免在事故閘門的封閉腔內形成負壓,同時方便焊接操作。
前述防涌潮事故閘門的建造方法中,所述事故閘門后部的胸墻設有一排通氣孔,通過通氣孔對事故閘門動水閉門時進行補氣,以減輕閘門運行時的振動;通氣孔上部的進出氣口高于最高涌潮水位且位于胸墻上游側面,以防止涌水從通氣孔進入流道,同時氣流從胸墻上游側的側向孔洞進出,不影響胸墻上部行人的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255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