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管群隔離頂管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91917.2 | 申請日: | 2020-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69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印昌;吳正愷;姜弘;王曉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0 | 分類號: | E21D9/00;E21D11/14;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義律師事務所 31304 | 代理人: | 劉峰 |
| 地址: | 20001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離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管群隔離頂管施工方法,地面存在變形敏感的構筑物;步驟如下:首先,在頂管始發井的側墻預埋若干無縫鋼管導向管;其次,采用微型頂管技術在相應的所述頂管上方打設若干無縫鋼管,形成肋管群;每一所述無縫鋼管均沿相應的所述無縫鋼管導向管從所述始發井伸出,穿入所述頂管的接收井;再次,在所述無縫鋼管打設完畢后,再在每一所述無縫鋼管中注入漿液;待所述漿液凝固后,所述肋管群施工完畢;最后,進行所述頂管的施工。本發明兼顧經濟性與實用性,在不開挖或者破壞頂管段上部土體的情況下,有效隔離頂管施工時對上部土體的擾動,減小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減少隧道埋深,節約地下空間,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頂管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管群隔離頂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頂管法是一種對地面構筑物影響較小的施工方法,常通過控制頂管上部覆土厚度來控制對地表的影響。但隨著頂管斷面尺寸越來越大,通過加厚覆土厚度以控制變形將帶來如下不利因素:
(1)覆土變大導致管片厚度加大;
(2)導致頂管工作井及隧道的明挖暗埋段加長,開挖深度加大,直接提高了工程風險與造價;
(3)導致占用更多寶貴的城市地下空間。
為避免以上不利影響,目前有方法將管幕法與頂管法結合,先采用管幕頂進,形成完整管幕后,再在管幕內用頂管機切削頂進。該工法有效控制了地表變形,間接減少了隧道所需覆土。
但該工法有如下幾點缺點:
(1)造價高昂;
(2)管幕作為施工階段支承結構,須設計的較為強大,但在永久結構施工完畢后即失去作用,較為浪費。
(3)管幕施工亦需頂進,其尺寸較大,一般直徑為800~1000mm左右,對地表亦有影響。
(4)管幕施工須采用花管注漿,以便形成強大的豎向支承結構,但注漿本身容易導致地表發生變形。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管幕施工法進行改進,能夠適應地面存在變形敏感的構筑物的場合,增加管幕施工法的應用范圍。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管群隔離頂管施工方法,實現的目的是能夠以較小的經濟代價,有效控制地面變形的暗挖施工方法,可用于保護頂管上方類似于鐵路軌道等變形敏感的建構筑物,并可使頂管段減少上部覆土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公開了管群隔離頂管施工方法,地面存在變形敏感的構筑物;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頂管始發井的側墻預埋若干無縫鋼管導向管;
步驟二、采用微型頂管技術在相應的所述頂管上方打設若干無縫鋼管,形成肋管群;每一所述無縫鋼管均沿相應的所述無縫鋼管導向管從所述始發井伸出,穿入所述頂管的接收井;
每一所述無縫鋼管的打設仰角須與相應的所述頂管仰角保持在1:1至1:1.2的范圍內,打設長度范圍應超出地面的所述構筑物外邊線4m以上;
步驟三、在所述無縫鋼管打設完畢后,再在每一所述無縫鋼管中注入漿液;待所述漿液凝固后,所述肋管群施工完畢;
步驟四、所述肋管群施工完畢后,進行所述頂管的施工。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三中所述漿液為水泥漿液。
優選的,所述變形敏感的構筑物為有軌電車軌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預設肋管群,減少頂管對地表構建筑物變形影響,間接減少覆土,減少隧道埋深,節約整個工程造價,經濟效益顯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19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