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貝類解剖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90291.3 | 申請日: | 2020-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1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姚琳;曲夢;江艷華;李風鈴;郭瑩瑩;王聯(lián)珠;寧勁松;譚志軍;翟毓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D1/00 | 分類號: | A61D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繪未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郭紅燕 | 
| 地址: | 26607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貝類 解剖 裝置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貝類解剖裝置,其包括解剖操作部和支撐托盤,所述解剖操作部呈柱體結構,被所述支撐托盤支撐,所述解剖操作部包括位于其頂部并成型有篩網孔的解剖操作面。所述解剖操作面相對于所述支撐托盤是傾斜的,優(yōu)選傾斜的角度為10°。所述解剖操作部和/或所述支撐托盤是由不銹鋼材料或者塑料制成的。本發(fā)明的解剖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制造和使用,既適合在實驗室使用,也便于攜帶至野外用于現場取樣。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實驗器材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貝類解剖裝置。
背景技術
對水生生物尤其是貝類進行食源性病毒檢測時,按照國家標準例如GB 4789.42-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諾如病毒檢驗》、GB/T 22287-2008《貝類中甲型肝炎病毒檢測方法普通RT-PCR方法和實時熒光RT-PCR方法》中描述的檢測方法,首先需要進行解剖獲取貝類相應的內臟或內臟團作為檢測靶組織。
由于貝類體型普遍比較小,其內臟團則更小,且內臟團周圍往往還包裹著唇瓣、生殖腺等組織并在解剖結構上高度粘連,不易剝離。粘連組織上含有大量的多糖類物質,是反轉錄酶、聚合酶的抑制物,它們的存在將影響反轉錄、DNA擴增等關鍵步驟的效率,極易造成檢測時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因此需將內臟團上的粘連組織去除、剝離干凈。
現有技術中解剖貝類獲取內臟時,通常是將去殼貝類的軟體部分放在一次性平皿或玻璃平皿中,再用手術刀和/或手術剪進行解剖,分離出內臟團。在這個過程中,貝類有大量粘滑的組織液析出,與剝離下的組織碎塊混合在一起,一方面影響實驗操作人員的視線,一方面造成貝類組織在平皿中頻繁滑動,導致粘連組織剝離不干凈,或不得已將一部分內臟團連同粘連組織一并切除,嚴重影響解剖的效果和效率,并最終影響檢測結果。
發(fā)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貝類解剖裝置,其包括解剖操作部和支撐托盤,所述解剖操作部呈柱體結構,被所述支撐托盤支撐,所述解剖操作部包括位于其頂部并成型有篩網孔的解剖操作面。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面相對于所述支撐托盤是傾斜的。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傾斜的角度為5°~25°。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傾斜的角度為10°。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呈圓盤狀,直徑為12cm-25cm。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面呈直徑為15.5cm的圓盤狀,并相對于所述支撐托盤傾斜10°的角度。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部和/或所述支撐托盤是由不銹鋼材料制成的。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部和/或所述支撐托盤是由塑料制成的。
優(yōu)選地,在所述解剖操作部的側部對稱地設置有兩個器具放置部,用于臨時擱置手術刀等器具。
優(yōu)選地,所述解剖操作面的篩網孔規(guī)格為60目。
本發(fā)明的解剖裝置結構簡單,便于制造和使用,既適合于實驗室使用,也便于攜帶至野外用于現場取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示例性解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解剖裝置的俯視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關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僅僅是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示例性說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9029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