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激形多點射流等離子體點火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89719.2 | 申請日: | 2020-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345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波;吳云;金迪;宋慧敏;賈敏;梁華;崔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2C7/266 | 分類號: | F02C7/26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0051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點 射流 等離子體 點火器 | ||
1.一種自激形多點射流等離子體點火器,由殼體(101)、絕緣體(102)、射流腔(103-1~103-4)、放電電極(201~206)組成;其特征在于
殼體(101)由耐高溫的高溫合金加工而成,整體為中空的圓柱結構,內部腔體用來安裝絕緣體(102);
絕緣體(102)為內部打孔的圓柱體,由耐高溫絕緣體加工而成,內嵌于點火器殼體(101)中,與點火器殼體(101)緊密連接,絕緣體(102)前端與殼體(101)前端持平;絕緣體(102)前端間隔加工多個圓型淺腔,形成射流腔(103-1、103-2、103-3、103-4),射流腔圍繞絕緣體(102)的圓心均勻分布,其軸線與絕緣體(102)的軸線平行,射流腔為多個,具體數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絕緣體(102)后端間隔加工多個圓型深腔,其軸線與絕緣體(102)的軸線平行,用于插入放電電極(201~206),將其命名為“電極孔”;根據射流腔的數量確定電極孔數量,每兩個相鄰的射流腔作為一組,配套三個電極孔;在一組射流腔中,從腔體截面看,兩個相鄰射流腔內兩處對應的遠端位置附近,對應兩個電極孔位置,這兩個電極孔腔體的相對最外側與射流腔對應的腔體最外側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從截面的角度看,這兩個電極孔被包含在射流腔內,緊貼射流腔相對最外側的內壁布置;這兩個相鄰的射流腔之間,對應第三個電極孔位置,該電極孔正好位于這兩個相鄰的射流腔的中間,但該電極孔從這兩個相鄰射流腔的側壁分別凸出一部分,便于該電極孔中的電極與其他兩個電極孔中的電極發生等離子體放電;由此,射流腔的橫截面積大于電極孔的橫截面積;
放電電極(201~206)由耐高溫材料加工成圓柱形,從點火器后部沿電極孔插入,并凸出射流腔底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形多點射流等離子體點火器,其特征在于,殼體(101)外部直徑為16~22mm,內部通孔直徑為8~15mm;絕緣體(102)為耐高溫陶瓷,絕緣體(102)外部直徑與殼體(101)內部通孔直徑相同;射流腔間隔為0.5~2mm,射流腔直徑為2~5mm,腔深度為5~15mm;電極直徑為1~3mm,電極孔直徑與電極直徑相同,二者緊密配合;同一射流腔中兩個電極間距為1~5mm;放電電極(201~206)凸出射流腔底部1~5m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激形多點射流等離子體點火器,其特征在于,殼體(101)外部直徑為18mm;內部通孔直徑為14mm;射流腔間隔為1mm,射流腔直徑為3mm,腔深度為7mm;電極直徑為1.5mm;同一射流腔中兩個電極間距為1.5mm;放電電極(201~206)凸出射流腔底部3m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形多點射流等離子體點火器,其特征在于,射流腔為4個,電極孔為6個;其中第一、第二射流腔(103-1、103-2)為一組,配套電極為第一、第二、第三電極(201、202、203),其中第一、第三電極(201、203)為兩個遠端電極,第二電極(202)為中間電極;第二電極(202)被兩個射流腔共用,即第二電極(202)作為第一射流腔(103-1)放電電極對的陰極,也作為第二射流腔(103-2)放電電極對的陽極;第一射流腔(103-1)放電電極對的陽極是第一電極(201),第二射流腔(103-2)放電電極對的陰極是第三電極(203);同理,第三、第四射流腔(103-3、103-4)為一組,配套電極為第四、第五、第六電極(204、205、206),其中第四、第六電極(204、206)為兩個遠端電極,第五電極(205)為中間電極;第三射流腔(103-3)放電電極對的陰極是第六電極(206),第四射流腔(103-4)放電電極對的陽極是第四電極(204);當采用四個射流腔設計時,射流腔與電極關系為:第一射流腔(103-1)中安裝第一、第二放電電極(201、202);第二射流腔(103-2)中安裝第二、第三放電電極(202、203);第三射流腔(103-3)中安裝第五、第六放電電極(205、206);第四射流腔(103-4)中安裝第四、第五放電電極(204、20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971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