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盾構區間拆除侵入主體結構的群樁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89129.X | 申請日: | 2020-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69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羅寧寧;羅凜;龍秀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成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6 | 分類號: | E21D9/06;E21D1/00;E21D5/11;E21F16/02;E21D9/00;E21D11/10;E21D11/18;E21D11/15;E21D20/00;E21D11/36;E21D11/14;E02D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75 | 代理人: | 丁亮 |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盾構 區間 拆除 侵入 主體 結構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盾構區間拆除侵入主體結構的群樁施工方法,在地鐵車站區間礦山法暗挖隧道段,靠近慢行過街通道出口處設置一座臨時施工豎井及橫通道,采用由橫通道向大里程順坡掘進方案,即利用臨時施工豎井作為吊出豎井,橫通道作為施工通道及進洞洞門;在下穿隧道內沿暗挖隧道右側布設降水井,降低右側地下水對暗挖隧道的影響。在下穿人行通道內,利用人工挖孔設置降水井,降低左側地下水對暗挖隧道的影響;在開挖隧道內設置排水明溝或盲管和集水井,使地下水沿明溝或盲管流入集水井,然后用水泵將水抽出隧道之外,確保無水施工。利用超前錨桿,能夠起到加固圍巖穩定地層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鐵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盾構區間拆除侵入主體結構的群樁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本礦山法隧道地處城市主干道和下穿隧道之下,車流量大,暗挖隧道左側無施工地面降水井抽排地下水的條件,如何組織降水施工及降低地下水對隧道施工的影響,是本工程的重難點;同時,場區下伏基巖為泥巖,呈中厚層狀構造,中等風化基巖中局部節理、裂隙很發育,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沿泥巖結構面易發生差異風化、軟化崩解現象,形成泥巖軟弱夾層,局部受地下水影響嚴重,軟弱夾層呈泥化現象。區間隧道揭露軟弱夾層主要位于拱頂,局部位于拱底及側壁。當位于拱頂時,隧道開挖易冒頂塌方,影響掌子面穩定性;當位于拱底時,影響基底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盾構區間拆除侵入主體結構的群樁施工方法,旨在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盾構區間拆除侵入主體結構的群樁施工方法,在地鐵車站區間礦山法暗挖隧道段,靠近慢行過街通道出口處設置一座臨時施工豎井及橫通道,采用由橫通道向大里程順坡掘進方案,即利用臨時施工豎井作為吊出豎井,橫通道作為施工通道及進洞洞門;包括以下步驟:
S1:豎井施工,施工豎井采用明挖法施工;
S2:降水施工,礦山法暗挖隧道南北兩側各設5口降水井,小里程端頭設置4口降水井;井管采用鋼筋混凝土管,在砂卵石層內每節濾管外包一層尼龍網;濾水管采用帶條形孔的鋼筋混凝土管,下設沉砂管,濾水管以上至井口位置為實管;濾料采用干凈的卵石,填至地面以下2m的時候采用粘土封孔;
S3:橫通道進洞施工且豎井破壁前,采用超前管棚對橫通道頂部支護加固處理;豎井破壁后進洞連接處采用三榀鋼架并聯密排加強處理;
S4:橫通道開挖支護,橫通道采用臺階法和臨時橫撐法施工,初期支護采用35cm厚C25早強噴射砼、全環雙層鋼筋網、格柵鋼架、自進式鎖腳錨桿;
S5:橫通道二次襯砌之前,采用超前管棚對礦山法暗挖隧道正線洞口加固處理;橫通道二次襯砌采用C35鋼筋混凝土,預留正線隧道位置不進行二次襯砌,底板及拱墻分次整段澆筑,環框梁與襯砌同步施工,先澆筑底板及部分側墻,再澆筑側墻及拱頂,采用鋼拱架和支架施工;
S6:橫通道初支破除,橫通道破壁后進洞連接處采用三榀鋼架并聯密排加強處理;
S7:破除隧道圍護群樁,采用繩鋸和人工鑿除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破除;
S8:礦山法暗挖隧道正線開挖支護,采用“CD”法施工,初期支護采用C25早強噴射砼、全環雙層鋼筋網、型鋼鋼架、自進式鎖腳錨桿,臨時豎撐采用型鋼逐榀安裝,底板施工采用C15素砼,正洞回填采用C15混凝土;下穿錦城大道市政隧道樁基采用繩鋸和人工鑿除,分段逐榀破除。
進一步的,在步驟S2中,具體包括:
S21、成孔,采用280旋挖鉆機,確保孔徑不小于600mm,并保證鉆孔圓正垂直;
S22、清孔,采取注入清水置換,利用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測定井深;
S23、下方井管,井管采用鋼筋混凝土管組成,各節井管之間應同心并焊接嚴密,頂部低于地面20cm,地面采用1m*1m*20mm鋼板蓋進行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成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成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912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