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負極極片的預鋰化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88600.3 | 申請日: | 2020-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66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彭小強;云亮;劉兆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M4/04 | 分類號: | H01M4/04;H01M4/13;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小清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負極 化工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負極極片的預鋰化工藝,包括:將負極活性物質80~98%、粘結劑0.5~8%和導電劑0.5~10%混合,得到混料,將混料涂布在集流體表面,得到初始負極極片;將覆有基層的鋰箔或鋰合金覆蓋在初始負極極片上,通過微針轉移至初始負極極片的表面及內部,得到覆鋰金屬負極極片;微針轉移的方式選自一次或多次碾壓、擠壓或擠壓?靜置;微針的密度為10~10000針/cm2,將覆鋰金屬負極極片輥壓,浸潤在電解液中,得到預鋰化負極極片。本發明無需龐雜的張緊、糾偏裝置,簡單環保,成本低廉。該方法不引入任何有毒物質,工藝時間短,可控參數豐富,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負極材料進行預鋰化,具有工業化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負極極片的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負極極片的預鋰化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鋰離子電池在電子設備以及電動汽車領域中的應用普及,人們對鋰離子電池要求也越來越高。能量密度作為鋰離子電池最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它的提高意味著用電設備將具備更強的續航能力,是目前鋰離子電池領域研究的重點。提高能量密度最為直接的方法是選用更高容量的正負極活性材料,但高容量的儲能材料(如硅基及錫基負極材料)往往伴隨著不可逆容量高、首次充放電效率低的問題,對電芯的循環壽命有極大的影響。
預鋰化是提升高容量負極材料首次效率的有效方法。目前,常用的預鋰化工藝是通過電化學預鋰化、正極補鋰、負極補鋰、來實現。電化學預鋰化具有高度可控、鋰化均勻的優點,但過程繁復、條件苛刻、成本高昂限制了其規模化應用;正極補鋰的預鋰化效果有限,增加了電芯質量;負極補鋰通常是將負極材料與含鋰活性物質充分接觸,在通過電解液的作用進行自預鋰化過程,也是目前電池廠商在積極嘗試的可工業化預鋰化工藝。
在CN108520978A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鋰離子電池的補鋰工藝。該工藝中將制好的硅碳負極極片浸泡在Li-萘溶液中2小時,以實現負極補鋰。該工藝操作簡單,但萘溶液有毒,補鋰過程難以放大。
在CN108550780A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采用三維箔材的鋰離子電池負極單面預鋰化方法。該方法中,將鋰金屬粉末或者鋰箔輥壓至涂有活性物質的三維集流體表面,對極片進行預鋰化復合。該預鋰化方法一定程度上簡化了預鋰化工藝,緩減了硅碳/石墨電極的膨脹掉粉和壽命短、容量低的問題,但三維集流體的成本高昂,預鋰化過程對設備的精度要求較高。
在CN107799721A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預鋰化負極的制造方法。該預鋰化負極結構包括了負極活性層與反應緩沖層,反應緩沖層上設置含鋰金屬層。后續通過電解液,使鋰金屬層嵌入到負極活性層中。該預鋰化負極的應用效果良好,但其制造方法較為復雜,同時反應緩沖層的引入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升高以及能力密度的損失。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負極極片的預鋰化工藝,該方法簡單。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負極極片的預鋰化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將負極活性物質80~98%、粘結劑0.5~8%和導電劑0.5~10%混合,得到混料,將所述混料涂布在集流體表面,得到初始負極極片;
將覆有基層的鋰箔或鋰合金覆蓋在所述初始負極極片上,通過微針轉移至初始負極極片的表面及內部,得到覆鋰金屬負極極片;所述微針轉移的方式選自一次或多次碾壓、擠壓或擠壓-靜置;所述微針的密度為10~10000針/cm2,
將所述覆鋰金屬負極極片輥壓,浸潤在電解液中,得到預鋰化負極極片。
優選地,所述碾壓時針尖的線速度為0~100m/min;
所述碾壓或擠壓的壓力不高于極片輥壓的最大壓力。
優選地,所述微針轉移采用的微針模具為平板狀或滾輪狀。
優選地,所述微針模具的針尖的形狀為柱狀、錐狀、球狀、十字形、扇形或其它多邊立體的異形形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86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拉毛機
- 下一篇:一種智能污染物追蹤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