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馬達驅動控制裝置、馬達系統、送風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87963.5 | 申請日: | 2020-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260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上和正;松崎和哉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產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P27/08 | 分類號: | H02P2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馬爽;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南區久世殿城***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馬達 驅動 控制 裝置 系統 送風 | ||
一種馬達驅動控制裝置、馬達系統、送風裝置,馬達驅動控制裝置對朝馬達輸出三相交流電壓的PWM逆變器的臂開關元件的開啟/關閉進行PWM控制,由此控制馬達的驅動,并且檢測三相交流電壓的各相的電流值。馬達驅動控制裝置在載波信號上升或下降的第一期間的整個期間內,將基于最大相電壓指令與載波信號的第一PWM脈沖設為低電平,由此使最大相用的下臂開關元件變成關閉。馬達驅動控制裝置在載波信號上升或下降的第二期間的整個期間內,將基于最小相電壓指令與載波信號的第二PWM脈沖設為高電平,由此使最小相用的下臂開關元件變成開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馬達驅動控制裝置、馬達系統、送風裝置。
背景技術
以前,對通過從逆變器輸出的三相交流電壓來驅動的馬達進行脈沖寬度調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的裝置已為人所知。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09-261974號公報公開有一種將經串聯連接的兩個晶體管以三列并聯連接的逆變器電路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為了修正相電流指令值與實際的相電流值的電流誤差,對從逆變器電路朝馬達輸出的三相交流電壓的各相的相電流進行模數(Analog/Digital,A/D)轉換后進行檢測。控制裝置對應于基于相電流的檢測結果的電流指令的電流誤差,輸出被朝馬達輸出的三相交流電壓的各相的相電壓指令。
在如專利文獻1那樣的相電流的檢測中,可對應于使經并聯連接的包含兩個晶體管的各列的低電壓側晶體管變成開啟的組合,檢測不同的相電流。因此,為了在用于PMW控制的載波信號(carrier signal)的每一個周期內獲得電流誤差,至少檢測兩個不同的相電流并進行A/D轉換。
此處,在PWM控制中,在被朝逆變器電路的各晶體管輸出的PWM脈沖中,存在上升沿(rising edge)之后的檢測信號因檢測電路的構成而變得不穩定的情況。因此,當檢測不同的相電流時,必須設法使時機對準變成開啟的晶體管中的脈沖寬度中的除上升沿以外的短時間,檢測相電流并進行A/D轉換。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9-26197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若在變成開啟的各晶體管中各上升沿的時間間隔變得接近,則存在無法確保檢測相電流的時間的擔憂。例如,在正弦波狀的三相交流電壓中,在U相的電壓值變得最大的時間點的前后,V相的電壓值與W相的電壓值的差變小,因此存在無法確保檢測U相以外的相電流的時間的擔憂。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確保從PWM逆變器輸出的三相交流電壓的各相的相電流的檢測時間。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例示性的馬達驅動控制裝置利用PWM脈沖來控制PWM逆變器的上臂開關元件及下臂開關元件的開啟/關閉,由此利用朝馬達輸出三相交流電壓的所述PWM逆變器來控制所述馬達的驅動,并且檢測所述三相交流電壓的各相的電流值。馬達驅動控制裝置包括:相電壓指令部,輸出針對所述三相交流電壓的各相的相電壓指令;以及PWM控制部,根據周期性地重復上升及下降的載波信號與所述相電壓指令,生成所述PWM脈沖。所述PWM控制部根據所述相電壓指令之中針對相電壓指令值最大的最大相的最大相電壓指令與所述載波信號,生成第一PWM脈沖。進而,所述PWM控制部在作為所述載波信號的上升期間及下降期間中的一者的第一期間的整個期間內,將所述第一PWM脈沖設為所述最大相用的所述下臂開關元件變成關閉的電平。另外,所述PWM控制部根據所述相電壓指令之中針對相電壓指令值最小的最小相的最小相電壓指令與所述載波信號,生成第二PWM脈沖,在作為所述載波信號的上升期間及下降期間中的一者的第二期間的整個期間內,將所述第二PWM脈沖設為所述最小相用的所述下臂開關元件變成開啟的電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產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796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