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86535.0 | 申請日: | 2020-0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59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鄧春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理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A41D27/08 | 分類號: | A41D27/08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何艷;王曉霞 |
| 地址: | 2155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服裝 制作方法 | ||
1.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所述肩袢為長條狀且為對稱的五邊型,按此肩袢形狀制作肩袢用的模板,按模板縫制裁片的縫跡線,當按模板在裁片上縫出縫跡線時,形成了位于肩袢一端的一個尖角(1)、位于肩袢另一端的對稱設置的兩個直角(2)和鄰近尖角(1)的對稱設置的兩個鈍角(3),所述的尖角(1)由對稱設置的兩條尖角小邊(4)構成,所述的兩個直角(2)由對稱設置的兩條長邊(5)分別與一底邊(6)兩端相接構成,每個鈍角(3)由位于同側的一條長邊(5)與一條尖角小邊(4)相接構成,即形成了肩袢的反面形狀,將肩袢的反面翻轉一下使其正面朝外即是肩袢的正面顯現,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裁好的上下兩層裁片的正面面對面放置,在上面的裁片上按肩袢模板畫出肩袢的形狀,并用縫紉機縫制出兩條尖角小邊(4)和其中一條長邊(5)后,剩下的另一條長邊(5)從相鄰尖角小邊(4)末端開始只縫制長度為L1的一小段邊(51);
S2)將縫制了一小段邊(51)的長邊(5)所余下的另一段邊(52)所在的裁片段清剪成長度L大于另一段邊(52)長度L2且寬度為W2的縫份,所述另一段邊(52)所在的裁片段清剪的縫份兩端分別位于底邊(6)處和一小段邊(51)所在的裁片段上,將其余已縫好的各邊清剪成寬度為W1的縫份,其中W2>W1;
S3)所余下的另一段邊(52)由各裁片向對應外側面即裁片反面折疊形成折邊而構成,并且上下裁片的折邊按模板畫的印跡熨燙使其定型;
S4)用鑷子(7)的尖部夾緊肩袢的尖角(1),將輯好的兩片裁片從里向外翻出肩袢正面,在外翻過程中,一只手從長邊(5)沒縫制處伸進手指后捏住上一層裁片,另一只手繼續操作鑷子(7)以鑷子長度方向為軸心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180度向該尖角的反方向頂出,直至使尖角(1)顯示出完美形狀;
S5)繼續用鑷子(7)將其余兩個鈍角(3)頂出完美形狀;
S6)將肩袢各邊比齊熨燙,并縫出明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從相鄰尖角小邊(4)末端開始縫制的一小段邊(51)的長度L1為3~4厘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另一段邊(52)所在的裁片段清剪成的縫份長度L比另一段邊(52)的長度L2長0.8~1.5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另一段邊(52)所在的裁片段清剪成的縫份的寬度W2為0.9~1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余下的已縫好的各邊清剪成的縫份的寬度W1為0.3~0.5厘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中,肩袢明線(8)與肩袢成品邊沿距離W3為0.1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中,肩袢明線(8)為單明線或雙明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服裝肩袢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中,肩袢明線(8)為間距S為0.6厘米的雙明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理工學院,未經常熟理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653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