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藏型儲氣庫注采管柱沖蝕失效風險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81980.8 | 申請日: | 2020-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22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麗鋒;羅金恒;趙新偉;武剛;王珂;朱麗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紅霖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藏型儲氣庫注采 管柱 沖蝕 失效 風險 測定 方法 | ||
1.一種氣藏型儲氣庫注采管柱沖蝕失效風險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獲取待測定注采井的初始狀態參數;
步驟1)中獲取的參數包括:
注采管下入深度、彈性模量和內壁粗糙度、完井液密度、環空保護液密度、注采管導熱系數、套管導熱系數、地層導熱系數、地層熱擴散系數、環境溫度、地溫梯度、天然氣相對密度、天然氣臨界壓力、天然氣臨界溫度、最大采氣量、氣庫上限運行壓力和最大采氣量下的運行時間;
2)計算注采管柱微元段平均溫度和平均壓力;
步驟2)的計算過程為:
201)根據所述初始狀態參數確定第i個微元段內的天然氣入口端的壓力初值pi、溫度初值Ti、微元段長度ΔL;
pi取注采管柱下入深度H處的壓力pH,Ti取注采管柱下入深度H處溫度TH;
202)賦值第i個微元段內的壓力變化量初值為ΔPi、溫度變化量初值為ΔTi和總傳熱系數初值為NU2i,計算出口端的壓力pi+1和溫度Ti+1,再計算第i個微元段的平均溫度Ti+1/2和平均壓力pi+1/2;
其中,pi+1=pi+ΔPi,Ti+1=Ti+ΔTi;
203)將NU2i、Ti+1/2和ΔL代入式(3)中計算微元段內的熱量損失值ΔQi,并計算基于ΔQi的新的總傳熱系數NU2i+1/2;
當|NU2i+1/2-NU2i|≤ε1時,則輸出新的總傳熱系數NU2i+1/2;
否則,將NU2i+1/2賦給NU2i,代入式(3)得到新的熱量損失值,將新的熱量損失值代入式(4)重新進行計算,直至|NU2i+1/2-NU2i|≤ε1,迭代結束,輸出新的總傳熱系數NU2i+1/2;
式中,為注采管柱外半徑,m;為水泥環外緣溫度,℃;為井眼半徑,m;為套管外半徑,m;為環空液體對流系數,W/(m2·K);為環空液體輻射傳熱系數,W/(m2·K),與ΔQi相關;Kcem為水泥環的導熱系數,W/(m2·K);
204)將步驟203)中的新的總傳熱系數NU2i+1/2代入式(3)計算微元段內新的熱量損失值ΔQi+1/2,基于所述ΔQi+1/2根據式(5)計算溫度變化量ΔTi+1/2;
當|ΔTi+1/2-ΔTi|≤ε2時,輸出第i個微元段內的溫度變化量ΔTi+1/2;
否則,將ΔTi+1/2賦給ΔTi,代入式(3)計算微元段內新的熱量損失值,將新的熱量損失值代入式(5)重新進行計算,直至|ΔTi+1/2-ΔTi|≤ε2,輸出結果ΔTi+1/2;
式中:θi+1/2為井斜角,為定壓熱容,J/(kg·℃);
205)將步驟204)中的ΔTi+1/2,計算新的微元段出口端溫度值Ti+1,并按照井筒壓力降方程式(6)計算新的壓力變化量ΔPi+1/2;
式中:ΔPi+1/2為微元段內壓力變化量,MPa;為摩擦阻力系數;
若|ΔPi+1/2-ΔPi|≤ε3時,輸出第i個微元段內的壓力變化量ΔPi+1/2;
否則,將ΔPi+1/2賦給ΔPi,并按照步驟202)、步驟203)和步驟204)重新計算,直至|ΔPi+1/2-ΔPi|≤ε3;
206)將ΔTi+1/2、ΔPi+1/2、Vi+1/2,作為第i+1個微元段的入口端壓力和溫度,計算第i+1個微元段出口端的溫度Ti+1、壓力pi+1,重復步驟201)-205),依次計算每個微元段的平均溫度、平均壓力和流動速度;
3)計算微元段平均溫度和平均壓力下天然氣流動速度;
步驟3)中天然氣流動速度Vi+1/2和密度ρi+1/2為:
式中,Vi+1/2為天然氣流動速度,m/s;qg為天然氣采期流量,m3/d;為注采管柱內半徑,m;ρi+1/2為天然氣密度,g/cm3;γg為天然氣相對密度;Zi+1/2為天然氣壓縮因子;
4)計算微元段沖蝕失效概率;
步驟4)的微元段沖蝕發生概率為:
式中:W為沙子流速,kg/d;Sk為幾何形狀參數;ti+1/2為第i段注采管柱壁厚,mm;T為以最大采氣量運行的時間,Af為地層出砂修正系數;5)計算全井段注采管柱沖蝕失效概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198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