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80781.5 | 申請日: | 2020-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49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2 |
| 發明(設計)人: | 楊從娟;吳瓊;郭吉成;向敏;劉子玉;姚軍軍;王海橋;邢錦松;宮子懷;李正;陳彥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3;G06F119/14;G01D21/02;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河北國維致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趙寶琴 |
| 地址: | 050043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橋梁 結構 實時 監控 方法 裝置 系統 | ||
1.一種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目標橋梁的當前橋位信息及至少一個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
將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橋位信息輸入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確定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姿態信息;
將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姿態信息輸入預設橋梁有限元模型中,得到所述目標橋梁在當前姿態下的各個橋梁監測點的理論監測閾值;
根據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及理論監測閾值,對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進行實時監控;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為所述目標橋梁的任一橋梁監測點;
所述當前橋位信息包括當前橋位坐標,所述將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橋位信息輸入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確定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姿態信息,包括:
根據當前橋位坐標和初始橋位坐標,確定當前的頂推距離;
查找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內對應頂推距離的當前姿態信息;所述當前姿態信息為當前時刻所述目標橋梁的各個位置的三維坐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獲取目標橋梁的當前橋位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及所述目標橋梁的橋梁結構,建立所述目標橋梁的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實測數據包括定位實測數據;所述方法還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定位實測數據及所述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中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定位理論數據,確定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定位偏差;
若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所述定位偏差大于預設差值,則生成第一報警信息,并向頂推裝置發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頂推裝置停止頂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實測數據包括撓度實測數據和應力實測數據;所述理論監測閾值包括撓度監測閾值和應力監測閾值;
所述根據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及理論監測閾值,對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進行實時監控,包括:
若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撓度實測數據大于對應的撓度監測閾值,則向頂推裝置發送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頂推裝置調整縱向千斤頂的頂升力;
若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應力實測數據大于對應的應力監測閾值,則向所述頂推裝置發送第三控制指令,所述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頂推裝置暫停工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及理論監測閾值,對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進行實時監控,包括:
若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超過理論監測閾值,則根據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生成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對應的報警信息;
在所述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中第一橋梁監測點的位置顯示對應的報警信息。
6.一種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實測數據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目標橋梁的當前橋位信息及至少一個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
當前姿態信息獲取模塊,用于將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橋位信息輸入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確定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姿態信息;
理論監測閾值獲取模塊,用于將所述目標橋梁的當前姿態信息輸入預設橋梁有限元模型中,得到所述目標橋梁在當前姿態下的各個橋梁監測點的理論監測閾值;
監控模塊,用于根據第一橋梁監測點的實測數據及理論監測閾值,對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進行實時監控;所述第一橋梁監測點為所述目標橋梁的任一橋梁監測點;
所述當前姿態信息獲取模塊包括:
根據當前橋位坐標和初始橋位坐標,確定當前的頂推距離;
查找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內對應頂推距離的當前姿態信息;所述當前姿態信息為當前時刻所述目標橋梁的各個位置的三維坐標。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橋梁頂推結構實時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
三維模型建立模塊,用于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及所述目標橋梁的橋梁結構,建立所述目標橋梁的預設三維可視化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石家莊鐵道大學,未經石家莊鐵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8078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