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服務提供設備進行支付的方法、裝置與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79280.5 | 申請日: | 2016-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943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徐蔚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蔚 | 
| 主分類號: | H04L67/53 | 分類號: | H04L67/53;H04L67/12;H04W4/50;H04W4/80;G06K17/00;G06Q20/06;G06Q20/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朱成之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靜安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服務 提供 設備 進行 支付 方法 裝置 移動 終端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服務提供設備進行支付的方法、裝置與移動終端,將服務提供設備與移動終端通過移動終端的接口直接連接,基于對編碼信息解析提取出的服務信息,并根據用戶、第一移動終端、服務提供設備之中任意一方或多方的識別信息,和/或是與所述識別信息進行綁定的信息等各種輔助信息,由服務提供設備單獨提供服務,或通過服務提供設備與移動終端和/或后臺服務器等各方協作來提供服務。本發明通過主動類、被動類或兩者的結合,可以便捷快速地實現傳感接入,并有效提升移動支付等操作的安全性。
本案是分案申請
原案發明名稱:移動終端與服務提供設備連接的系統及服務提供方法原案申請號:201610835052.X
原案申請日:2016年09月20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條形碼圖像的應用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服務提供設備,直接連接服務提供設備的移動終端,基于移動終端與服務提供設備直接連接構建的服務提供系統及其服務提供方法。
背景技術
移動支付,即允許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利用互聯網或者近距離傳感直接或間接向銀行金融機構發送支付指令產生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行為,從而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移動支付的本質需要解決兩個問題:身份驗證與賬戶體系。基于支付交易結算的即時性的不同,移動支付可分為遠程支付和近場支付。不同于遠程支付直接將互聯網技術嫁接到移動設備上;近場支付(紅外線支付、藍牙支付、聲波支付、iBeacon支付(低耗藍牙)和NFC支付等)還需要移動終端與識讀設備具備統一的技術基礎以及配套的硬件構造,通過近距離通信技術相連接,為信息識讀與賬戶驗證提供信息傳輸的前提,以滿足對用戶賬戶信息的存儲、識別及驗證功能。
隨著商業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以二維碼和NFC支付為代表的近場支付模式逐漸獲得市場的青睞。以APPLE?PAY為主的移動支付方式,是將銀行卡綁定在手機上,通過安全芯片SE來進行敏感數據、加密運算等業務處理,再通過NFC芯片來完成通訊,這樣必須在移動終端外部配備對NFC芯片進行識別的相應設備“NFC?POS機”,致使部署成本增加,限定了使用場景。
與之相比,二維碼支付,是由移動終端通過掃描二維碼來實現通訊交互的光感接入,該移動終端無需增加NFC芯片或安全芯片SE,外部也不需要再額外配置POS機,二維碼的部署場景不受限制,因而使用方便,更易推廣普及。然而,伴隨而來的就是支付安全問題,即使密碼驗證、指紋驗證等身份認證技術得以創新與演進,當前移動終端仍基于普通的硬件配置(如照相機、解碼器)及應用軟件程序配合即可完成支付交易,缺乏芯片級別的加密。
另外,手機上的二維碼服務,目前分為手機被讀類應用及手機主讀類應用兩大類。手機被讀類應用通常是終端用戶通過各種在線或非在線方式完成交易后,二維碼形式的電子憑證通過移動網絡傳輸并顯示在移動終端的屏幕上。商家可通過專用設備識讀并驗證交易的真實性。手機被讀類應用可用于電子票、電子優惠券、電子提貨券、電子會員卡和支付憑證等。在手機被讀類應用中,移動終端一般只作為存儲和顯示二維碼的設備。目前,基于被動掃碼模式實現的移動支付,以消費者的移動終端屏幕上顯示微信或支付寶的付款碼為例,商家的專用智能終端掃碼識別出與付款碼相應的用戶付款賬號進行結算;然而,若商家終端被病毒利用,在掃碼同時對付款碼惡意拍照,進而傳播及盜刷,則消費者難以短時察覺,且幾乎無法避免損失。
手機主讀類應用是將帶有照相機的移動終端作為識讀二維碼的工具,并且在移動終端上安裝二維碼識讀軟件。通過照相機拍攝多種載體上的二維碼圖像,并通過二維碼識讀軟件對拍攝到的二維碼圖像解碼,不用輸入URL地址,而可以使移動終端快速連接到二維碼的編碼信息所對應的網頁。然而,在移動支付時使用類似的主動掃碼,其獲取的對象通常是URL地址鏈接,而非支付標記(即通過唯一數值的標記來替代銀行卡主賬號,同時確保該數值的應用被限定在一個特定的商戶、渠道或設備),這樣容易被病毒木馬所劫持構成安全隱患。此外,不具有統一的掃碼標準,如微信和支付寶的線下貼碼重復布點,相互不可通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蔚,未經徐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92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