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墻飾面磚模型生成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76399.7 | 申請日: | 2020-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102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明(設計)人: | 尤勇敏;請求不公布姓名;請求不公布姓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久瓴(江蘇)數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毛丹 |
| 地址: | 213100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延政西大道8***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墻 面磚 模型 生成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涉及一種內墻飾面磚模型生成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所述方法包括:根據待生成內墻的內墻圍合線和所述待生成內墻的層高,確定所述待生成內墻飾面磚的待填充區域;根據接收到的內墻飾面磚指令信息,確定所述內墻飾面磚對應的填充層屬性,并按照所述填充層屬性在所述待填充區域生成所述待生成內墻飾面磚的填充層;根據所述填充層的填充層信息,按照預設的內墻飾面磚生成規則在所述填充層上沿待生成內墻的法向生成內墻飾面磚模型;其中,所述內墻飾面磚生成規則用于規范所述內墻飾面磚的排列方式滿足設計要求。采用本方法能夠提高內墻飾面磚模型的生成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建筑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內墻飾面磚模型生成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化輔助設計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
通常,在建筑設計領域中,人們使用自動化設計軟件進行房屋模型的設計。例如,在建筑模型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內墻飾面磚的時候,常常需要設計人員操作計算機,逐一手動在需要生成內墻飾面磚的內墻上放置內墻飾面磚模型,從而生成符合設計要求的內墻模型。
然而,傳統的手動放置內墻飾面磚的方式費時費力,且誤差大。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生成效率的內墻飾面磚模型生成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
一種內墻飾面磚模型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據待生成內墻的內墻圍合線和所述待生成內墻的層高,確定所述待生成內墻飾面磚的待填充區域;
根據接收到的內墻飾面磚指令信息,確定所述內墻飾面磚對應的填充層屬性,并按照所述填充層屬性在所述待填充區域生成所述待生成內墻飾面磚的填充層;
根據所述填充層的填充層信息,按照預設的內墻飾面磚生成規則在所述填充層上沿待生成內墻的法向生成內墻飾面磚模型;其中,所述內墻飾面磚生成規則用于規范所述內墻飾面磚的排列方式滿足設計要求。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根據接收到的內墻飾面磚指令信息,確定所述內墻飾面磚對應的填充層屬性,并按照所述填充層屬性在所述待填充區域生成所述待生成內墻飾面磚的填充層,包括:
根據所述內墻飾面磚指令信息中的墻板類型和飾面做法,確定與所述墻板類型和所述飾面做法對應的所述填充層屬性;其中,所述填充層屬性包括填充層中不同層填充物的種類、不同種類填充物的填充順序和每一種填充物的厚度;
以所述內墻圍合線中的目標墻線的方向為X軸方向,以所述待生成內墻所在的房間法向為Y軸方向,以垂直與X軸和Y軸且朝向所述待生成內墻所在的房間內部的方向為Z軸方向,并將所述目標墻線的起點沿所述Z軸方向移動一半墻線上梁厚度作為原點,建立待生成內墻坐標系;
以所述原點為填充層起始點,沿所述待生成內墻坐標系的Z軸正方向,將不同種類的不同層填充物,按照不同種類填充物的填充順序和每一種填充物的厚度,按照對應的鋪設方式在所述待填充區域依次生成所述填充物,以生成所述填充層,以及得到所述填充層的填充層信息;其中,所述填充層信息包括所述填充層的厚度和位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根據所述填充層的填充層信息,按照預設的內墻飾面磚生成規則在所述填充層上沿待生成內墻的法向生成內墻飾面磚模型,包括:
將所述填充層的厚度作為Z軸偏移量,將所述待填充區域的多個頂點沿所述Z軸正方向偏移所述Z軸偏移量,得到待鋪設區域的多個頂點;
根據所述待鋪設區域的多個頂點,得到所述內墻飾面磚的待鋪設區域;
按照所述內墻飾面磚生成規則,以所述待鋪設區域的一個頂點作為鋪設起始點,將所述Z軸正方向作為所述內墻飾面磚的正面,在所述待鋪設區域中生成所述待鋪設墻面磚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久瓴(江蘇)數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久瓴(江蘇)數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639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