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管線排布模型的生成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和存儲介質(zhì)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76350.1 | 申請日: | 2020-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82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尤勇敏;請求不公布姓名;請求不公布姓名;請求不公布姓名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久瓴(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18;G06F30/20;G06Q50/08 |
| 代理公司: | 華進聯(lián)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曹瀚青 |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富民***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管線 排布 模型 生成 方法 裝置 計算機 設備 存儲 介質(zhì) | ||
1.一種管線排布模型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待管線排布對象的基礎屬性信息,所述基礎屬性信息包括所述待管線排布對象中目標模型的特征信息,所述目標模型包括房間模型、配電箱模型、樓板模型、燈具模型、插座模型;
獲取所述房間模型對應的房間模型中心點,并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按照預設生成規(guī)則,生成所述待管線排布對象的管線排布模型;
其中,所述預設生成規(guī)則包括配電箱模型的連接規(guī)則、配電箱模型與房間模型中心點的連接規(guī)則、燈具模型與配電箱模型的連接規(guī)則、插座模型與配電箱模型的連接規(guī)則;
所述待管線排布對象包括的樓層數(shù)量為m時,所述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按照預設生成規(guī)則,生成所述待管線排布對象的管線排布模型,包括:
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預設生成規(guī)則中配電箱模型的連接規(guī)則,生成相鄰樓層的配電箱模型之間的第一管線排布路徑;
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預設生成規(guī)則中配電箱模型與房間模型中心點的連接規(guī)則,生成配電箱模型與所述房間模型中心點之間的第二管線排布路徑;
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燈具模型的特征信息、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預設生成規(guī)則中燈具模型與配電箱模型的連接規(guī)則,生成燈具模型與配電箱模型之間的第三管線排布路徑;
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插座模型的特征信息、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預設生成規(guī)則中插座模型與配電箱模型的連接規(guī)則,生成插座模型與配電箱模型之間的第四管線排布路徑;
根據(jù)所述第一管線排布路徑和所述第二管線排布路徑,或者,根據(jù)所述第一管線排布路徑、所述第二管線排布路徑和所述第三管線排布路徑,或者,根據(jù)所述第一管線排布路徑、所述第二管線排布路徑和所述第四管線排布路徑,或者,根據(jù)所述第一管線排布路徑、所述第二管線排布路徑、所述第三管線排布路徑和所述第四管線排布路徑,確定所述待管線排布對象的管線排布模型;
所述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預設生成規(guī)則中配電箱模型的連接規(guī)則,生成相鄰樓層的配電箱模型之間的第一管線排布路徑,包括:
當m≥2時,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確定第i'個配電箱模型位置與第i'+1個配電箱模型位置;其中,i'=1,2,……,m;
將第i'個配電箱模型位置沿z軸向上移動預設距離,得到移動點A,并將第i'+1個配電箱模型位置沿z軸向下移動預設距離,得到移動點B;
分別獲取移動點A和移動點B投影到對應墻模型中心線后得到的墻中點A'和墻中點B',并獲取所述墻中點A'和墻中點B'分別投影到標高下降設定厚度的樓板模型后得到的投影點A''和投影點B'';
確定所述投影點A''和投影點B''之間的最短線段,并將所述第i'個配電箱模型位置與移動點A之間的線段、移動點A與墻中點A'之間的線段、墻中點A'與投影點A''之間的線段、第i'+1個配電箱位置與移動點B之間的線段、移動點B與墻中點B'之間的線段、墻中點B'與投影點B''之間的線段以及所述最短線段,作為所述第i'個配電箱模型與第i'+1個配電箱模型的管線排布路徑;
令i'的值加1,重復執(zhí)行所述第i'個配電箱模型與第i'+1個配電箱模型的管線排布路徑的步驟,直到得到所述第1個配電箱模型與第2個配電箱模型的管線排布路徑至所述第m-1個配電箱模型與第m個配電箱模型的管線排布路徑,作為所述第一管線排布路徑;
所述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以及所述預設生成規(guī)則中配電箱模型與房間模型中心點的連接規(guī)則,生成配電箱模型與所述房間模型中心點之間的第二管線排布路徑,包括:
根據(jù)所述基礎屬性信息中配電箱模型的特征信息獲取第i'個樓層設置的第i'個配電箱模型位置信息,以及第i'個樓層中所有房間模型的圍合線組成的最大閉合區(qū)域,并將組成所述最大閉合區(qū)域的各個線段作為第i'個樓層外墻線;
確定所述房間模型中心點在第i'個樓層外墻線內(nèi)、且所述房間模型中心點和第i'個配電箱模型不在同一目標房間模型中時,將第i'個配電箱模型位置沿z軸向上移動設定距離后投影到墻模型中心線,并將所得到的投影點投影到目標房間模型所在標高上一層標高下降設定厚度的樓板模型,得到目標投影點,將所述目標投影點沿著垂直墻模型向?qū)块g模型內(nèi)的方向移動設定距離,得到目標移動點,將所述目標移動點投影到目標房間模型所在標高得到投影點P;其中,所述目標模型為第i'個樓層中的其中一個房間模型;
以第i'個樓層中所有房間模型組成的最小外接矩形的長邊方向為X軸、以所述最小外接矩形的短邊方向為Y軸建立第一坐標系;
在所述第一坐標系中獲取所述房間模型中心點到所述目標房間模型圍合線的目標距離,并將所述目標距離作為基準線;
獲取所述基準線與所述第i'個樓層外墻線的交點P',并確定所述交點P'偏離設定距離后得到的目標點p;
當以所述投影點P為起點、起始方向為Y軸方向且房間模型中心點的Y軸坐標大于投影點P的Y軸坐標時,確定投影點P沿著Y軸正方向獲取與第i'個樓層外墻線最近的交點D,將所述交點D偏移設定距離后得到交點a;
當所述目標點p在所述投影點P與交點a之間的線段上時,則將連接所述投影點P、目標點p、房間模型中心點后形成的路徑作為第i'個配電箱模型與房間模型中心點之間的路徑;
當所述目標點p不在所述投影點P與交點a之間的線段上,且交點a的X軸坐標大于房間模型中心點的X軸坐標時,確定以交點a為起點沿著X軸負方向獲取與第i'個樓層外墻線最近的交點B,將所述交點B偏移設定距離后得到交點b;
當以交點b為起點且交點b的Y軸坐標大于房間模型中心點的Y軸坐標時,確定以交點b為起點沿著Y軸負方向獲取與第i'個樓層外墻線最近的交點C,將所述交點C偏移設定距離后得到交點c;
繼續(xù)交替執(zhí)行所述獲取與第i'個樓層外墻線最近的交點的步驟以獲取新的交點,直到當前所獲取的交點為與所述基準線最近的交點I時為止,將所述交點I偏移設定距離后得到交點i,并連接所述投影點P、交點a、交點b、……、交點i、目標點p、房間模型中心點后得到第一路徑,將所述第一路徑沿Z軸移動至第一路徑中的投影點P與目標移動點重合時得到的第二路徑,作為第i'個配電箱與房間模型中心點之間的路徑;
令i'的值加1,重復執(zhí)行所述第i'個配電箱模型與房間模型中心點之間的路徑的步驟,直到得到第1個配電箱與房間模型中心點之間的路徑至第m個配電箱與房間模型中心點之間的路徑,作為所述第二管線排布路徑。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久瓴(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久瓴(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6350.1/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