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6200.0 | 申請日: | 2020-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332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祝瑞麟;蔡安蓉;鄭劉詩;潘煬;祝瑞麒;古勵;元文鐸;王漢青;姜沁;龐子山;鄧泉明;趙正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渝西水務有限公司;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4 | 分類號: | C02F11/04;C02F11/122;C02F11/13;F23G7/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大學專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開平 |
| 地址: | 40276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污水處理 污泥 處理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它包括有污泥濃縮池,污泥濃縮池分為A池和B池,A池通過管路污泥焚燒爐;B池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厭氧發酵罐,污泥焚燒爐的一部分蒸汽通過管道輸送至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的低溫液體經管道與厭氧發酵罐的夾層和太陽能集熱裝置的管道循環相通;厭氧發酵罐的出氣口通過管道接入熱電聯產裝置,污泥焚燒爐的另一部分蒸汽通過管道輸送至熱電聯產裝置,熱電聯產裝置電連接電力輸出裝置。本發明能處理大量剩余污泥,污泥中的生物質能能用于發電,污泥處理后的殘渣作為肥料,實現污泥“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數目和處理能力迅速增長,但普遍存在運行費用偏高問題,其中主要是電耗大,一般約占整個運行費用的 50 %左右 。
由于我國長期存在“重水輕泥”的現象,對污泥處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有大量的污泥未經過穩定化處理處置,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了人類的健康。如何合理地處置污泥,經濟有效地實現污泥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是世界各國政府、企業和環保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投運伴隨產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以含水率80%計,全國年污泥總產生量很快將突破3000萬噸。按照預測,到2020年污泥產量將突破年6000萬噸。
隨著政府和公民對環保的重視,人們開始注意到生物質能的潛力,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大量污泥,污泥中含有有機質,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穩定物質,比照消化前污泥能大量減容,同時能夠得到以甲烷為主的沼氣。厭氧消化后的殘渣中仍有養分,也可作為肥料或土壤改良劑,能做到最大資源化,達到“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的目標。但如何利用污水處理廠的可再生資源來實現高效發電是本領域技術的難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用于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系統,它能處理大量剩余污泥,污泥中的生物質能能用于發電,污泥處理后的殘渣作為肥料,實現污泥“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的目的。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它包括有污泥濃縮池、太陽能集熱裝置、熱交換器、厭氧發酵罐和熱電聯產裝置,污泥濃縮池分為A池和B池,A池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板框壓濾機、污泥干燥間和污泥焚燒爐;B池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厭氧發酵罐、沼液沼渣收集器和分離器;污泥焚燒爐的一部分蒸汽通過管道輸送至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的低溫液體經管道與厭氧發酵罐的夾層和太陽能集熱裝置的管道循環相通;厭氧發酵罐的出氣口通過管道依次連通儲氣室、沼氣脫硫器、沼氣提純器和甲烷壓縮器接入熱電聯產裝置的燃氣輪機,污泥焚燒爐的另一部分蒸汽通過管道輸送至熱電聯產裝置的蒸汽輪機發電器,熱電聯產裝置電連接電力輸出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
能處理污水處理廠的大量剩余污泥,利用生物質能所產生的能源再供給板框壓濾機,實現以廢治廢的目的;本發明實現污水處理廠污泥和臭氣的同時處理,處理效率高,節能環保,大幅降低剩余污泥的處理及排放壓力;污泥厭氧消化所產生沼氣不僅滿足自身發酵所需能量,還能供給熱電聯產裝置;另外污泥厭氧消化所產生的沼液沼渣,經過發酵已殺死病原菌和寄生蟲卵,可以作為有機農肥;污泥干化焚燒所產生的能量可以供給熱交換器和熱電聯產裝置,實現了剩余污泥 “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的目的。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技術路線圖;
圖2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熱電聯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渝西水務有限公司;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市渝西水務有限公司;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62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主動抑制環境噪聲的耳機
- 下一篇:一種滿足生物約束的DNA信息存儲編碼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