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烹飪及配送系統和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5565.1 | 申請日: | 2020-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2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麥維文;宋強;麥凱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麥維文 |
| 主分類號: | G06Q30/06 | 分類號: | G06Q30/06;G06Q10/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綿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烹飪 配送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烹飪及配送系統和方法,包括:訂單服務器,用于獲取訂單信息并將該訂單信息發送至運算服務器;運算服務器,根據訂單信息生成并發送烹飪指令與配送指令;至少一個烹飪終端以及存儲終端,根據接收的烹飪指令與配送指令在烹飪設備運行的同時進行配送,實現烹飪與配送的自動化并行操作。本發明通過運算服務器向烹飪終端發送烹飪指令和配送指令,實現烹飪與配送的并行操作,在滿足烹飪與配送同時執行的前提下,也能夠實現多用戶的并行配送,對現有送餐模式中相對獨立的烹飪過程與配送過程進行有效結合,顯著提高外賣送餐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烹飪及外賣送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烹飪及配送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不斷深入并伴隨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更多年輕人畢業后涌入城市成為了都市白領,使得對工作餐的需求迅速增大。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發展的全面普及,互聯網為各餐飲店提供了線上展示與服務的平臺,使消費者可以在線上獲取豐富的用餐信息,并能夠通過線上在琳瑯滿目的就餐選項中完成選擇與下單消費。在食品下單后由餐飲店完成配餐工作再由配送員完成取餐與送餐工作,最終將食品送達消費者手中。
然而,現有的“消費者下單—餐飲店烹飪—配送員取件—配送員配送”在實際運行中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瓶頸,具體表現為運行過程中各環節相對獨立,在時間上互不重疊,送餐時間從下單到最終送達通常大于半小時,在高峰期這一時間甚至長達一個半小時。特別是在寫字樓和產業園區內,消費者相對集中,配送員數量不足,消費時間段重疊,由于高峰期大量訂單在商家堆疊,用戶下單后需要等待商家出餐,配送員則需要在商家出餐后才能開始配送,因此外賣的等待時間更多耗費在了商家出餐以及配送員的配送路途上。這種送餐模式由于其不確定性極大地影響白領們工作日的用餐體驗以及中午的作息安排。目前即便各大外賣平臺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送餐路線,但從根本上這種外賣送餐方式本身的特性就決定了該缺陷始終存在。
綜上所述,市場迫切需要一種解決方案,能同時滿足客戶與商家的需求,減少配餐送餐過程中耗費的時間,提高整個送餐過程的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自動烹飪及配送系統和方法,通過將食品外賣進行自動化制作并網絡化銷售,并將其制作過程與配送過程同時進行,顯著提高食品配送效率。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烹飪及配送系統,包括:訂單服務器,用于獲取訂單信息并將該訂單信息發送至運算服務器;運算服務器,根據訂單信息生成并發送烹飪指令與配送指令至指定烹飪終端;至少一個烹飪終端,所述的烹飪終端為接收烹飪指令和配送指令的可移動的烹飪設備,所述的烹飪設備接運載設備,烹飪終端能根據接收的烹飪指令與配送指令在烹飪設備運行的同時進行配送,實現烹飪終端烹飪與配送的并行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烹飪設備為自動化烹飪設備,內置至少一種烹飪程序,能完成至少一種食品的自動化烹飪。
進一步的,所述運載設備為接收經由烹飪終端發送的配送指令的無人運載器或含駕駛員的運載器。
進一步的,還包括至少一個存儲終端,所述存儲終端為設置于烹飪終端中的食品存儲空間,存放烹飪終端根據運算服務器下發的預烹飪指令或烹飪指令完成烹制的食品;或者為設置于預設位置的獨立保溫箱,存放烹飪終端根據運算服務器指令下發的預烹飪指令或烹飪指令完成烹制并配送的食品。
進一步的,所述食品存儲空間為設置于烹飪設備上的食品存儲箱和/或設置于運載設備上的食品存儲倉。
進一步的,所述預烹飪指令為烹飪終端根據運算服務器解析訂單服務器的預測訂單信息生成的烹飪指定數量和/或種類食品的烹飪指令,或者為根據存儲終端的食品消耗量生成的補充食品數量的烹飪指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麥維文,未經麥維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556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