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封包路由方法與通信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5333.6 | 申請日: | 2020-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9094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鄭靜紋;邱俊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12/741 | 分類號: | H04L12/741;H04L12/7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李芳華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包 路由 方法 通信 系統 | ||
本公開提供一種封包路由(routing)方法與通信系統。所述方法包括:響應于用戶設備從來源節點到目標節點的移動性,由控制節點更新配置給所述來源節點的第一路由配置與配置給所述目標節點的第二路由配置;由所述來源節點與所述目標節點的至少其中之一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標頭,且所述第一標頭反映所述移動性的結果;以及由所述來源節點與所述目標節點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根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與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發送具有所述第一標頭的所述第一封包。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封包路由(packet routing)方法以及通信系統。
背景技術
圖1是接取與回程整合(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網絡架構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IAB網絡架構包括至少一個IAB-donor和多個IAB節點(例如,IAB節點1至IAB節點4)。IAB-donor與核心網絡(Core Network,CN)連接并可為一個或多個用戶設備(UE)和IAB節點提供服務。IAB節點具有無線回程功能并可為一個或多個UE和其他IAB節點提供服務。IAB-donor中的中央單元(Central Unit,CU)擁有控制和較上層的功能。例如,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服務數據適應協議(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及封包數據匯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可實作于CU中。IAB-donor和IAB節點中的分布式單元(Distributed Unit,DU)提供對于UE及其他IAB節點的下行(downstream)移動終端(Mobile Termination,MT)的存取連接。例如,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和物理(PHY)層由DU托管。此外,作為適應層的回程適應協議(Backhaul AdaptationProtocol,BAP)層與RLC相關聯。BAP層用以在IAB網絡拓撲上對數據封包進行路由。
在某些狀況下,可能會發生UE從來源節點(例如,IAB節點2)換手(handover)至目標節點(例如,IAB節點4)的情形,以改變UE和CU之間的連接路徑。當發生所述換手狀況時,如何執行封包路由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公開是針對一種封包路由方法,其用于通信系統中的至少一節點。所述封包路由方法包括:響應于用戶設備從來源節點到目標節點的移動性,由控制節點更新配置給所述來源節點的第一路由配置與配置給所述目標節點的第二路由配置;由所述來源節點與所述目標節點的至少其中之一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標頭,且所述第一標頭反映所述移動性的結果;以及由所述來源節點與所述目標節點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根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與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發送具有所述第一標頭的所述第一封包。
本公開另針對一種通信系統,其包括用戶設備、來源節點、目標節點及控制節點。所述控制節點連接至所述來源節點與所述目標節點。所述控制節點用以響應于所述用戶設備從所述來源節點至所述目標節點的移動性,更新配置至所述來源節點的第一路由配置與配置至所述目標節點的第二路由配置。所述來源節點與所述目標節點的至少其中之一用以接收第一封包,其中所述第一封包具有第一標頭,且所述第一標頭反映所述移動性的結果。所述來源節點與所述目標節點的所述至少其中之一還用以根據更新后的所述第一路由配置與更新后的所述第二路由配置的至少其中之一,發送具有所述第一標頭的所述第一封包。
為了使得本公開內容的前述特征和優點便于理解,下文詳細描述附有附圖的示例性實施例。應理解,前文總體描述和以下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圖提供對所要求的本公開的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533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