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化合物及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4641.7 | 申請日: | 2020-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72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段煉;張東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13/06 | 分類號: | C07D213/06;C07D213/22;C07D239/26;C07D239/70;C07D239/74;C07D241/36;C07D401/10;C07D401/14;C07D403/10;C07D471/04;C07D487/04;H01L51/54;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李巖 |
| 地址: | 10008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化合物 有機 電致發光 器件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種含有蒽結構連接雜環結構的化合物,同時涉及這類化合物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的應用。本發明的新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由下述式(Ⅰ)表示。本發明這類新型化合物能夠進一步優化的電子注入、傳輸能力以及好的激子阻擋性能,具有非常顯著優異的電子遷移率,本發明化合物在應用到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有機層中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從而能提高電子傳輸層的效率和穩定性。采用本發明化合物的器件具有發光效率高、驅動電壓低、壽命好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種含有蒽結構連接雜環結構的化合物,同時涉及這類化合物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對于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技術而言,平衡的電子、空穴傳輸是高效率和長壽命的保證。相對于常用的空穴傳輸材料(HTL),電子傳輸材料(ETL)的遷移率相對較低。已有文獻證明蒽類傳輸材料具有較高的電子傳輸能力,其中原因在于蒽核心的大共軛平面有利于材料之間的軌道重疊從而提升遷移率。且對于蒽類電子傳輸材料,側鏈基團的優化能夠顯著提升材料的性能。一方面,具有含氮雜環基團的側鏈能夠加深蒽類ETM的LUMO能級來促進電子的注入;另一方面,側鏈基團能夠調節蒽平面之間的分子間距,從而調節電子傳輸性能。
然而,蒽類ETM一個顯著的問題在于其三線態低,因此再應用于磷光或者熱活化延遲熒光器件中會淬滅發光層中的激子,從而降低器件效率。因此,對于蒽類ETM而言,如何提升材料的遷移率的同時,抑制激子淬滅是進一步提升器件性能的關鍵。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含有蒽結構的電子傳輸材料,能夠兼顧材料的傳輸性能和激子阻擋性能。其可用于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以滿足對OLED器件的光電性能不斷提升的需求。
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了一種新的含有蒽結構的化合物,發現通過對含蒽結構母核上的取代基團進行調整并將其引入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可實現良好的電子注入、傳輸性能和激子阻擋。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由如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
式(I)中,X1~X5彼此相同或不同,且X1~X5各自獨立地表示CR1或N,且至少有一個為N;
R1選自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鏈狀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鏈狀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環烷氧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硅烷基、氨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雜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雜芳基中的任意一種,并且R1可以與相連接的雜芳環稠合成環;
R1和R2各自表示單個取代基到最大允許個數的取代基,并且各自獨立地選自氫、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鏈狀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環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鏈狀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環烷氧基、鹵素、氰基、硝基、羥基、硅烷基、氨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雜芳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雜芳基中的任意一種;
Ar選自如下式(1)至式(7)所示的結構中的任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464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