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源輸入組件及網絡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74130.5 | 申請日: | 2020-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636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鋒;矯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H05K7/14;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張翠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源 輸入 組件 網絡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源輸入組件及網絡設備,上述電源輸入組件安裝于網絡設備,從而為網絡設備提供電源,網絡設備還具有至少兩個散熱風扇。上述電源輸入組件位于散熱風扇的轉軸端部,上述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與散熱風扇一一相對的鏤空結構,則該鏤空結構形成網絡設備的散熱風道,散熱風扇形成的風能夠透過上述鏤空結構,以實現網絡設備的散熱。此外,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與任意相鄰兩個散熱風扇之間區域相對的第一遮擋區域,第一遮擋區域安裝上述電源輸入組件的器件,以擴展電源輸入組件的功能。則該方案在保證了網絡設備的散熱效果的情況下,還能夠使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較多的面積安裝電子器件,以具有較為豐富的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電源輸入組件及網絡設備。
背景技術
網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熱量。為了提高網絡設備的工作效果,需要對網絡設備進行散熱。目前,通信設備領域普遍采用風冷散熱系統實現散熱。為了使網絡設備具有足夠的散熱能力,就需要在網絡設備的散熱風道具有足夠的通風量。現有技術中,網絡設備通常具有兩個電源輸入組件(Power Interface Unit,PIU),電源輸入組件位于散熱風道的一端,對散熱風道形成阻擋,導致散熱風道的通風量較小,散熱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源輸入組件及網絡設備,以提升設備散熱性能。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源輸入組件,該電源輸入組件安裝于網絡設備,從而為網絡設備提供電源,網絡設備還具有至少兩個散熱風扇,用于為網絡設備提供散熱功能,以將網絡設備內產生的熱量盡快排出。上述電源輸入組件位于散熱風扇的轉軸端部,上述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與散熱風扇一一相對的鏤空結構,則該鏤空結構形成網絡設備的散熱風道,散熱風扇形成的風能夠透過上述鏤空結構,以實現網絡設備的散熱。此外,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與任意相鄰兩個散熱風扇之間區域相對的第一遮擋區域,第一遮擋區域安裝所述電源輸入組件的器件,以擴展電源輸入組件的功能。該方案在保證了網絡設備的散熱效果的情況下,還能夠使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較多的面積安裝電子器件,以具有較為豐富的功能。
具體制作上述鏤空結構時,鏤空結構的形狀不做限制,鏤空結構為半圓形鏤空結構、半方形鏤空結構或者三角形鏤空結構。具體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鏤空結構即可。
在制作上述電源輸入組件時,由于散熱風扇包括扇葉和轉軸,轉軸處無法通風,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與散熱風扇的轉軸相對的第二遮擋區域,第二遮擋區域安裝電源輸入組件的器件。該方案中,可以充分利用空間,電源輸入組件安裝器件的空間進一步增加,有利于增加電源輸入組件的電子器件數量,豐富電源輸入組件的功能。
具體制作上述第二遮擋區域時,其形狀不做具體限制。可選的幾種方案中,上述第二遮擋區域可以為半圓形區域、三角形區域或矩形區域。當然,也可以為非規則形狀等任何形狀。
第二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網絡設備,該網絡設備包括殼體、至少兩個散熱風扇以及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的電源輸入組件。上述散熱風扇與電源輸入組件安裝于殼體,上述電源輸入組件位于散熱風扇的轉軸端部。該方案在保證了網絡設備的散熱效果的情況下,還能夠使電源輸入組件具有較多的面積安裝電子器件,以具有較為豐富的功能。
在具體的技術方案中,一個網絡設備可以包括兩個所述電源輸入組件,兩個所述電源輸入組件對稱設置。因此,在該方案中,可以使兩個電源輸入組件完全相同,將其中一種電源輸入組件反轉一百八十度進行安裝即可。該方案中,可以安裝兩個相同的電源輸入組件,有利于實現電源輸入組件的標準化,簡化制作工藝,降低制作難度。
為了減少電源輸入誤安裝的概率,可以在網絡設備的殼體設置安裝滑槽,用于安裝上述電源輸入組件。上述安裝滑槽包括防誤裝結構,電源輸入組件包括與上述防誤裝結構適配的配合結構。當電源輸入組件按設定位置安裝時,電源輸入組件的配合結構與上述防誤裝結構配合安裝,否則,電源輸入組件無法正常安裝至上述安裝滑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413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