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內燃機的靠近發動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的組件和機動車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74121.6 | 申請日: | 2020-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028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M.托梅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13/00 | 分類號: | F01N13/00;F01N3/021;F01N3/20;F01N3/1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萬欣;陳浩然 |
| 地址: | 德國沃***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內燃機 靠近 發動機 廢氣 設備 部件 組件 機動車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32)的內燃機(12)的至少兩個靠近發動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的組件以及機動車(32)。設置成,提供用于機動車(32)的內燃機(12)的至少兩個靠近發動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的組件。在此,至少兩個靠近發動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相繼布置在機動車(32)的內燃機(12)的下游并且借助于第一連接體(20)相互連接,使得內燃機(12)的廢氣相繼通過至少兩個廢氣設備部件在排氣設備的方向上可轉向。此外,兩個廢氣設備部件借助于第二連接體(24)布置在內燃機(12)的彎管裝置(26)之后。此外提供一種機動車(32),其包括至少一個這樣的組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內燃機的至少兩個靠近發動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的組件以及機動車。
背景技術
在越來越嚴格的環境法規的進程中,車輛工業還致力于,不僅在本身生產期間而且在自身使用階段期間在不同的環境方面優化當前和未來的產品。在使用階段期間的特別的方面在此是保持空氣純凈。就此而言在這方面在當前機動車的情況中已經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廢氣凈化方法和廢氣凈化部件。在此,在車輛中使用的驅動機組的類型和形式多種多樣并且從純粹的柴油機組經由典型的借助于汽油發動機的驅動裝置達到直至混動動力驅動裝置和電動驅動裝置。用于純粹的柴油機組的常見的廢氣凈化部件當前例如是顆粒過濾器。對于汽油發動機而言還增加地設置有特定的顆粒過濾器。
在現代車輛中的結構空間由于上述和其它要求、例如關于安全性方面或者設置有其它舒適性方面而緊張,使得新的車輛概念設計地越來越緊湊。
由現有技術已知如已經所說到的那樣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其致力于廢氣凈化方法和廢氣凈化部件。
如此由印刷文件US 2011/0073088 A1可獲悉用于過濾和氧化由汽油直噴發動機產生的固體物質的系統作為已知。在一實施形式中,在此,發動機氣缸的空氣燃料如此調整,使得在處于上游的顆粒過濾器處的炭黑可氧化,而廢氣在處于下游的催化器中被有效地處理。
此外,由印刷文件US 2012/0304623 A1可獲悉用于汽油發動機的廢氣后處理裝置和從屬的方法作為已知。在此,在一示例中,用于汽油發動機的廢氣后處理裝置包括帶有多孔過濾壁的過濾體,廢氣流動穿過該多孔過濾壁,以便于將炭黑移除,其中,多孔過濾壁包含第一催化器材料,并且過濾壁的區域具有由第二催化器材料構成的覆層。以該方式可在共同的后處理裝置中提供顆粒過濾器和催化器。
由印刷文件WO 2009/038221 A1此外可獲悉用于內燃機的控制設備作為已知。在此設置成,內燃機在控制控制設備的情況下實施化學計量的內燃運行,以便于提供化學計量的空氣燃料比作為用于空氣燃料比的基礎控制。顆粒過濾器設置在發動機的排出通道中,以便捕獲在廢氣中含有的顆粒。當判斷PM過濾器具有過于提高的溫度時,在減速(Verz?gerung)期間防止燃料中斷。此外,在禁止燃料中斷之前如此控制廢氣的空氣燃料比,使得PM過濾器的大氣(Atmosph?re)被帶入到如下大氣中,即其比化學計量的空氣燃料比略微更稀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現在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機動車的內燃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的組件,其確保在機動車中特別緊湊的結構方式。
根據本發明設置成,提供用于機動車的內燃機的至少兩個靠近發動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的組件。在此,該至少兩個靠近發動機的廢氣設備部件相繼布置在機動車的內燃機的下游并且借助于第一連接體相互連接,使得內燃機的廢氣相繼通過至少兩個廢氣設備部件在排氣設備的方向上可轉向。兩個廢氣設備部件此外借助于第二連接體布置在內燃機的彎管裝置之后。第二連接體的在廢氣流動方向上的長度根據本發明為最高0.07m、尤其最高0.03m、優選地最高0.02m。
換言之,彎管裝置的排出部直至在廢氣流動側布置在最前面的廢氣設備部件的進入部的長度為最高0.07m、尤其最高0.03m、優選地最高0.02m。由此可確保在機動車中的特別緊湊的結構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412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