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2469.1 | 申請日: | 2020-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57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唐振英;崔世海;陳明達;劉東明;朱巖;丁洪亮;劉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劉娜 |
| 地址: | 161002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拉桿 鍛造 工藝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包括:下料,將原料切割成特定大小;加熱,加熱爐將切割完成的原料加熱至特定溫度;輥鍛,加熱后的原料運送至輥鍛機進行輥鍛,輥鍛加工中拉桿的中間節段;模鍛,輥鍛后的原料運送至熱模鍛壓力機進行模鍛,模鍛加工中拉桿的過渡節段和端部節段;切邊,模鍛后的原料運送至切邊壓力機進行切邊,切邊將端部節段周向相對的兩側切削成平面;整形,將切邊完成的原料運送至整形機進行整形,整形對切邊完成的原料進行校直并加工切邊形成的平面,且使平面與中拉桿的軸線平行。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中拉桿鍛造生產工藝過程中操作者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鐵路貨車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中拉桿是連接鐵路貨車轉向架制動裝置用的重要零部件,連接杠桿和制動梁,起到制動作用,其質量直接影響到鐵路貨車的行車安全,目前鐵路貨車轉向架用中拉桿主要有K6轉向用的三孔中拉桿和大軸重集成制動裝置轉向架用的LG1050型中拉桿(兩孔)兩種。
目前采用的生產中拉桿方案是:下料(鋸床)→加熱(天燃氣爐)→鍛造(1t自由鍛)→校直→拋丸→加工(鉆孔、銑豁口)→噴漆→交驗。該方式當前采用1t錘自由鍛的工藝方案進行中拉桿生產,下料規格尺寸為90×90,一火次鍛造,由于中拉桿兩端結構較復雜,鍛造時需用扣頭模、卡模1、卡模2、卡模3等4套模具進行成形,兩端的鍛造時間占中拉桿整體的75%以上,需要5人進行操作才能完成,每件重量在32kg,而校直需要2人在液壓機上進行人工校直操作,因產品較重,所以操作者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其班產能力僅為40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中拉桿鍛造生產工藝過程中操作者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包括:下料,將原料切割成特定大小;加熱,加熱爐將切割完成的原料加熱至特定溫度;輥鍛,加熱后的原料運送至輥鍛機進行輥鍛,輥鍛加工中拉桿的中間節段;模鍛,輥鍛后的原料運送至熱模鍛壓力機進行模鍛,模鍛加工中拉桿的過渡節段和端部節段;切邊,模鍛后的原料運送至切邊壓力機進行切邊,切邊將端部節段周向相對的兩側切削成平面;整形,將切邊完成的原料運送至整形機進行整形,整形對切邊完成的原料進行校直并加工切邊形成的平面,且使平面與中拉桿的軸線平行。
進一步地,在進行輥鍛時,輥鍛的次數為至少一次,并且當輥鍛的次數為多次時,中拉桿的中間節段的長度隨著輥鍛次數的增加逐漸增長。
進一步地,在進行模鍛時,熱模鍛壓力機將過渡節段的周向加工成多邊形結構。
進一步地,在進行模鍛時,熱模鍛壓力機將端部節段加工成橢圓形柱體。
進一步地,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還包括:拋丸,將整形完成的原料運送至拋丸機進行拋丸,拋丸去除中拉桿加工過程產生的氧化皮。
進一步地,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還包括細節加工,將拋丸完成的原料運送至帶鋸床、銑床、鉆床進行細節加工。
進一步地,在進行細節加工時,先將拋丸完成的原料運送至帶鋸床,帶鋸床在中拉桿的兩端進行鋸口,以留有加工余量,然后運送至銑床銑中拉桿的側面,再運送至鉆床在端部節段進行鉆孔。
進一步地,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還包括將細節加工完成的原料進行噴漆。
進一步地,中拉桿鍛造工藝方法還包括將噴漆完成的原料進行交驗。
進一步地,在進行加熱時,采用1000kw的中頻感應加熱爐進行加熱,時間節拍為2min,加熱溫度為1150℃-12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24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