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環境生態修復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1385.6 | 申請日: | 2020-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0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齊東升;譚琦慧;彭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千秋偉業環境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郝麗娜 |
| 地址: | 516000 廣東省惠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環境 生態 修復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環境生態修復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收集池、水解酸化池、沉淀池、人工濕地,所述人工濕地分散分布在每戶人家;所述人工濕地包括固定層、承托層、壤土層、活性介質層,所述固定層設置在最外圍區域,所述承托層設置于所述固定層內部,所述承托層之間依次設置壤土層、活性介質層。本發明方法成本低、工藝流程短、能耗低、脫氮除磷效果好、操作及維護管理簡便,維護費用低,而且增加農村的生態景觀。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環境生態修復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隨著加大,進一步加劇該區域水域的污染負荷。因此,實施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是保護水質的重要一環,是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實施污水處理項目,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提高城市環境質量、達到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目標、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所必需的。
現有技術中,尤其是農村區域,生活用水主要為自來水及井水。但居民餐廚、浴洗、衛生等用水已趨城鎮化,含有大量的有機污染物、氨氮及表面活性劑,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排入地表環境:①直接灑向地面;②通過下水道排入附近的溝渠;③就近排入附近河道或魚塘。生活污水通過獨立分散的家用化糞池排放,污水橫流、個別人員密集地方臭氣熏天,滋生大量蚊蠅,威脅居民健康。若長此以周邊環境造成極大威脅,最終危及河湖以及地下水,對飲用水及人體健康構成安威脅。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問題。解決生活污水污染防治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及社會的穩定,關系到新農村的形象及可持續發展。生活污水最終排放出路一般為江河等水體,但水體受納污水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污水中的污染物超過水體自凈能力時,水體將不再保持原有的形態和功能,會逐漸降低水體的水質等級,形成低劣的水環境,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一系列環境污染,甚至危及人體健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環境生態修復系統,本發明方法成本低、工藝流程短、能耗低、脫氮除磷效果好、操作及維護管理簡便,維護費用低,而且增加農村的生態景觀。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水環境生態修復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收集池、水解酸化池、沉淀池、人工濕地,所述人工濕地分散分布在每戶人家;所述人工濕地包括固定層、承托層、壤土層、活性介質層,所述固定層設置在最外圍區域,所述承托層設置于所述固定層內部,所述承托層之間依次設置壤土層、活性介質層。
本申請中,獨創性的提出提出的“分散式人工濕地”生態處理系統技術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促進了企業對先進的水污染防治技術采用,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增加了經濟效益;從整體上降低區域水污染治理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研究成果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撐,通過多要素、全過程的綜合調控模式,為系統濕地治理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點源面源防治方面的政策、組織及機制創新設計,突破了傳統濕地污染治理的軟瓶頸制約。
進一步的,所述人工濕地的前端設有前置過濾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前置過濾裝置內分別設有隔網、擋板,所述擋板的高度是隔網高度的1/2-2/3。
進一步的,所述壤土層上方設有植被層。
進一步的,所述承托層為卵石承托層。
進一步的,所述活性介質層包括基質層和處理層,所述處理層分散分布在基質層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基質層為活性炭顆粒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千秋偉業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千秋偉業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13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