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0839.8 | 申請日: | 2020-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518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曉琳;王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H1/00 | 分類號: | B60H1/00;B60H1/32;B60L58/26;B60L58/27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俞磊 |
| 地址: | 2013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電池 汽車 客艙 動力電池 溫控 系統 方法 | ||
1.一種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動壓縮機、氣液分離器、四通換向閥、前艙換熱模塊、單向閥并聯段、制冷劑并聯段、動力電池系統、膨脹水箱和水泵,電動壓縮機的輸出端與四通換向閥的端口A連接;四通換向閥的端口B、前艙換熱模塊、單向閥并聯段、制冷劑并聯段和四通換向閥的端口C依次串聯;四通換向閥的端口D、氣液分離器和電動壓縮機的輸入端依次串聯,用于形成完整的制冷劑回路;所述單向閥并聯段包括并聯設置的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制冷劑并聯段包括并聯設置的第一制冷劑支路和第二制冷劑支路,第一制冷劑支路用于為乘客艙提供冷量或熱量,第二制冷劑支路用于為動力電池系統的冷卻回路提供冷量或熱量,第二制冷劑支路包括電池換熱器,電池換熱器的冷卻液出口與動力電池系統的冷卻液入口連接,動力電池系統的冷卻液出口、膨脹水箱、水泵與電池換熱器的冷卻液入口依次串聯,用于形成動力電池冷卻回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劑支路包括依次串聯設置的第一電磁閥、第一膨脹閥、乘客艙換熱模塊和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二制冷劑支路包括依次串聯設置的第三電磁閥、第二膨脹閥、電池換熱器和第四電磁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向閥的通行方向為由前艙換熱模塊通向制冷劑并聯段,第二單向閥的通行方向為由制冷劑并聯段通向前艙換熱模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壓縮機為直流電動渦旋壓縮機,四通換向閥為H型四通換向閥,電池換熱器為制冷劑-冷卻液型人字形波紋板換熱器。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艙換熱模塊包括安裝在汽車前艙的平行流換熱器和前艙風機,前艙風機為吸風式高壓風機;乘客艙換熱模塊包括安裝在汽車乘客艙的層疊式換熱器、乘客艙風機以及設置在層疊式換熱器上的溫度傳感器,乘客艙風機為吹風式風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系統包括電池箱體、電池冷板以及設于箱體內部的電池組,電池組由若干片單電池組成,各單電池上均布置溫度傳感器;電池冷板安裝在電池組底部,電池冷板內設置有蛇形微通道冷卻液流道,溫度傳感器布置于流道入口處,用于測量冷卻液溫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汽車溫度控制器ATC和控制器局域網CAN,控制器局域網CAN用于傳遞汽車溫度控制器ATC和電動壓縮機、前艙換熱模塊、第一制冷劑支路、第二制冷劑支路以及水泵之間的指令和信號;汽車溫度控制器ATC通過控制器局域網CAN用于實時監測并聯動控制電動壓縮機、前艙換熱模塊、第一制冷劑支路、第二制冷劑支路以及水泵。
8.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汽車乘客艙與動力電池的雙溫控制系統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夏季時,為滿足動力電池或乘客艙的降溫需求,提供了動力電池單冷模式、乘客艙單冷模式、動力電池與乘客艙雙冷模式;冬季時,為滿足乘客艙或動力電池的升溫需求,提供了動力電池單熱模式、乘客艙單熱模式、動力電池與乘客艙雙熱模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083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