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70284.7 | 申請日: | 2020-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79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呂天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至極動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68 | 分類號: | G01R31/6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鋰電池 并聯 使用 電力線 檢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的屬于電池管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及系統,該檢測方法如下:步驟一:電池管理系統上電自檢;步驟二:上電自檢結束后,主機通過通訊網絡接收各從機的電壓電流溫度以及故障信息,首先屏蔽因為故障而無法放電的電池組,在剩余的電池組中選擇電池電壓最高的電池組進入放電流程,確保其他鋰電池組的充電開關、放電開關以及預放開關關閉;步驟三:當其中一個鋰電池組進入放電流程后,該鋰電池組打開預放開關,此時總正總負端存在電壓;步驟四:未進入放電流程的鋰電池組采集總正總負端的輸出電壓進行情況判別,能夠檢測是否有電力線松脫,同時降低設計成本,提高鋰電池組并聯時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管理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安全性作為鋰電池組最重要的評價指標,已逐漸成為制約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踏板車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為解決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踏板車的續航和加速問題,目前大部分車廠通過增加電池組內部電池并聯個數來提高電池組的容量和輸出功率。因此當使用多組鋰電池組并聯時,需將所有電池組電力線的總正、總負線分別接在一起,并成兩股線與外部負載或充電器連接。但若因其中一組電池組與電力線連接點接觸不良或是連線點沒有擰緊導致電力線與電池組松脫,此時該接線方式易引發安全事故。為解決上述問題,目前大部分廠商使用高壓互鎖接頭作為電池組與電力線連接點,同時配合電池管理系統實時監控高壓互鎖信號來判斷是否有電力線是否松脫。但是該方法會增加高壓互鎖接頭的成本,導致電池組的成本上升。
發明內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簡要介紹一些較佳實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請的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中可能會做些簡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說明書摘要和發明名稱的目的模糊,而這種簡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鑒于上述和/或現有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及系統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及系統,能夠檢測是否有電力線松脫,同時降低設計成本,提高鋰電池組并聯時的安全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該檢測方法如下:
步驟一:電池管理系統上電自檢;
步驟二:上電自檢結束后,主機通過通訊網絡接收各從機的電壓電流溫度以及故障信息,若此時主機檢測到外界的放電信號,此時主機鋰電池組根據自身狀態以及從機鋰電池組的狀態,首先屏蔽因為故障而無法放電的電池組,在剩余的電池組中選擇電池電壓最高的電池組進入放電流程,確保其他鋰電池組的充電開關、放電開關以及預放開關關閉;
步驟三:當其中一個鋰電池組進入放電流程后,該鋰電池組打開預放開關,此時總正總負端存在電壓;
步驟四:未進入放電流程的鋰電池組采集總正總負端的輸出電壓進行情況判別。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步驟一中上電自檢的具體情況為當檢測到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各鋰電池組的電池管理系統通過通訊網絡自動根據自身優先級來進行身份判別,其中一組優先級最高的鋰電池組會自動判別為主機,其余鋰電池組自動判別為從機。
作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多組鋰電池組并聯使用時電力線松脫檢測方法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步驟四中輸出電壓采集的具體情況如下:
情況一:若某組或某幾組鋰電池組未檢測到總正總負的輸出電壓,表明該鋰電池組的電力線松脫,此時將該消息匯報至主機鋰電池組,主機鋰電池組收到消息后認為發生電力線松脫故障,禁止所有鋰電池組放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至極動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至極動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7028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