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種群優化改進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陣列參數辨識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8478.3 | 申請日: | 2020-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51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丁坤;翁帥;李辰陽;王立;陳富東;李元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
| 主分類號: | G06N3/00 | 分類號: | G06N3/00;G06F30/27;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邵斌 |
| 地址: | 2130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種群 優化 改進 粒子 算法 陣列 參數 辨識 方法 | ||
1.一種基于種群優化改進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陣列參數辨識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a、依據光伏陣列五參數基本模型確定待辨識參數;
b、結合光伏陣列五參數基本模型,獲得光伏陣列在一定溫度和輻照度下的I-V曲線數據;
c、根據I-V曲線數據確定各待辨識參數的可行解區間,定義適應度函數;
d、利用混沌立方映射初始化種群位置,結合粒子群算法的各項基本參數,通過適應度函數計算初始時刻各粒子的適應度值;
e、依據適應度值將種群劃分成較好,普通,較差三類子種群;
f、不同子群粒子自適應調整慣性權重,更新每個粒子的速度和位置;
g、通過適應度函數計算各粒子的適應度值,更新個體最優位置和群體最優位置;
h、若迭代次數達到最大或者精度已經滿足要求,則輸出全局最優解,即為待辨識參數的最優取值;若迭代次數未達到最大且精度未滿足要求,判斷當前種群是否陷入早熟收斂,如果陷入早熟則對種群進行隨機變異,并更新粒子適應度值,個體最優位置以及群體最優位置,否則不做變異操作,并重復步驟e~步驟h;
其中,所述步驟c包括:
c1、確定各待辨識參數的可行解區間,具體方法為:
A的范圍為[0.5,2];
Isc以實測電流的最大值為區間中心,變動范圍為10%;
I0以下式計算出的I'0值為區間中心,變動范圍為50%,計算公式為:
其中,I0,ref為光伏組件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反向飽和電流,Isc,ref為光伏組件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短路電流,Voc,ref為光伏組件在標準測試條件下開路電壓,Aref為光伏組件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理想因子,Tref為標準測試條件下的溫度,Eg為禁帶寬度,計算得到的I0'即可作為I0取值區間的中心值;
Rs取標準測試條件下的Rs標準值為區間中心,變動范圍為20%;
將實測的I-V曲線在短路電流點處的導數值倒數的絕對值作為Rsh可行解區間中心,變動范圍為20%;
c2、定義適應度函數,選擇實測電流與預測電流的均方根誤差作為適應度函數,公式為:
其中,f為計算得到的適應度,m為數據點個數,Ii為實測電流值,Ii’為實測電壓對應的預測電流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種群優化改進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陣列參數辨識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光伏陣列五參數基本模型為:
式中,V為光伏陣列的輸出電壓和I為光伏陣列的輸出電流,Isc為光伏組件等效光生電流,I0為光伏組件反向飽和電流,e為自然常數,A為光伏組件理想因子,Rs為光伏組件等效串聯電阻,Rsh為光伏組件等效并聯電阻,Ns為光伏陣列中串聯連接的組件數量,Np為光伏陣列中并聯連接的組件數量,q為電子電荷,Kb為玻爾茲曼常數,T為光伏組件工作時的開氏溫度值;
所述待辨識參數為Isc、I0、A、Rs和Rs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未經河海大學常州校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847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開放銀行平臺的系統
- 下一篇:傳輸數據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絡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