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8338.6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6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強;譚因軍;陶偉明;陳昕;卿偉宸;張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9/00 | 分類號: | E21D9/00;E21D11/10;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曾克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穿越 巖溶 水地 隧道 施工 方法 | ||
1.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隧道施工迫近巖溶富水地段時,采用超前地質預報方法,預測地下水發育情況和地層信息;
步驟2、采用超前水平鉆孔鉆設探水孔,通過探水孔探測巖溶富水地段的涌水位置、涌水量、涌水壓;
步驟3、根據預測的涌水位置,在隧道輪廓線內開挖掌子面先行導坑進行排水降壓,所述先行導坑位于排水量最大鉆孔所在區域;
步驟4、采用超前小導管注漿,對隧道進行超前支護,形成注漿圈隔水,阻擋地下水流入掌子面前方圍巖;
步驟5、進行隧道洞身開挖作業,對探水孔進行封堵,采用控制爆破開挖洞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之后還包括:
步驟6、采用監控量測手段,動態監測圍巖收斂和隧道拱頂沉降,指導施工現場,及時優化調整施工措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2次循環設置一處監測點,測量頻率每天2~4次,動態監測圍巖收斂和隧道拱頂沉降,所述循環為洞身爆破開挖循環進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中,采用TSP203地質探測儀探測掌子面前方100m~200m范圍內的圍巖。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將隧道掌子面劃分為等面積的五個區域,鉆設5個掌子面超前水平探水孔,上排2個淺孔,下排3個深孔,所述深孔深度大于淺孔的深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淺孔的直徑為50mm,鉆孔縱向外插角為10°~12°,鉆孔深度30~50m;所述深孔的直徑為101~225mm,鉆孔縱向外插角為2°~4°,鉆孔深度120~200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先行導坑位于3個深孔中排水量最大孔所在區域,沿著隧道底面進行開挖,直徑為2~5m,掘進長度為20m,施工過程中始終保持先行導坑超前隧道掌子面15~20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4中,超前小導管布設在掌子面拱頂部位120°范圍內,直徑為50mm,環向間距30cm,長度為5m,外插角20°,小導管搭接長度為1m,注漿加固掌子面前方上部巖土體,形成加固堵水注漿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中,將堵水后的探水孔作為炮孔使用。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每掘進30~50m重新鉆設淺孔,通過探水孔噴水距離,預測掌子面前方30~50m范圍內的涌水量和突水壓力;隧道每掘進120~200m重新鉆設深孔,通過深鉆孔排水量判定前方掌子面涌水位置,對比3個深孔排水量,排水量最大的深孔所在區域為最有可能發生涌突水位置。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穿越巖溶富水地段的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爆破開挖洞身的爆破進尺為2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8338.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蠕動泵流量計算方法
- 下一篇:一種空間電壓矢量調制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