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面向鐵路智能客運車站的網絡平臺及其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7746.X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64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君;楊國元;周婧黎;端嘉盈;陳詠梅;李超;彭凱貝;王小書;伍柳伊;白偉;史雅靜;劉碩研;徐春婕;劉桐源;謝甲旭;程清波;姜利;方凱;呂曉軍;蔡國峰;暴艷;吳興華;樊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經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42 | 分類號: | H04W4/42;H04W16/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馬瑞 |
| 地址: | 10008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面向 鐵路 智能 客運 車站 網絡 平臺 及其 構建 方法 | ||
1.一種面向鐵路智能客運車站的網絡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數據通信網相連接的三級網絡架構平臺,所述三級網絡架構平臺包括車站級平臺、路局級平臺以及國鐵集團級平臺;
每個所述國鐵集團級平臺連接多個所述路局級平臺;
每個所述路局級平臺連接多個所述車站級平臺;
所述車站級平臺包括:由邊緣計算及接口服務器和對應的CE路由器構成的車站級綜合信息網絡;所述車站級綜合信息網絡通過PE路由器連接所述數據通信網;
用于連接并接收前端感知設備信息的視頻網、傳感網、生產WIFI/專用WIFI/數字對講窄帶通信網絡和客票網,均與所述邊緣計算及接口服務器通信連接;
所述路局級平臺包括:由前置服務器和對應的CE路由器構成的路局級綜合信息網;所述路局級綜合信息網絡通過PE路由器連接所述數據通信網;
所述路局級綜合信息網通過網絡安全平臺連接外部系統專網,并通過防火墻連接所述視頻網;
所述國鐵集團級平臺包括:由智能客運生產管控與服務平臺和對應的CE路由器構成的國鐵集團級綜合信息網;所述國鐵集團級綜合信息網通過PE路由器連接所述數據通信網;
所述國鐵集團級綜合信息網絡通過網閘連接國鐵集團級調度網,以獲取調度網數據,所述調度網數據包括:日計劃運行數據、階段計劃運行數據、客調命令、基本圖信息以及列車實際到發信息;
所述國鐵集團級綜合信息網絡還通過網絡安全平臺連接所述客票網,以獲取客票網數據,所述客票網數據包括:列車時刻表、停靠站接口表、余票信息表、車站字典表、路局字典表;
所述網絡平臺還包括國鐵集團級數據存儲及交互裝置、路局級數據存儲及交互裝置和數據集成服務平臺;
所述國鐵集團級數據存儲及交互裝置,用于存儲及交互局間共享數據、統一接口數據、國鐵集團級基礎數據、列車在途數據、國鐵集團級統計和分析數據;
所述路局級數據存儲及交互裝置,用于存儲及交互地方數據接口、車站環境數據接口、車站設備數據接口、車站人員數據接口以及路局級基礎數據、一體化計劃數據、路局級統計和分析數據;
所述數據集成服務平臺用于與路內系統和外部相關系統進行數據交互;
所述路內系統包括客票系統、調度系統、動車管理系統以及GIS系統;
所述外部相關系統包括地方公共交通及應急資源管理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鐵路智能客運車站的網絡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網所連接的前端感知設備所獲取的信息包括:溫度數據、濕度數據、亮度數據、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數據、有害氣體濃度數據、CO2濃度數據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生產WIFI/專用WIFI/數字對講窄帶通信網所連接的前端感知設備所獲取的信息包括:接送車信息、列車作業信息、行包作業信息、列車實際到發信息、人員到崗信息、設備狀態信息、旅服信息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視頻網所連接的前端感知設備所獲取的信息包括:車站重點區域的原始視頻流和視頻畫面數據;
所述客票網連接所有的客票終端,用于獲取各車站的客票信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鐵路智能客運車站的網絡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邊緣計算及接口服務器與所述視頻網、傳感網、生產WIFI/專用WIFI/數字對講窄帶通信網之間均設置有防火墻,以對通信數據進行安全隔離后傳輸至所述邊緣計算及接口服務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鐵路智能客運車站的網絡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局級平臺還建立與所述前置服務器相通信的鐵路客服外網,所述鐵路客服外網是利用智能客站大腦外網服務器通過網絡安全平臺連接Internet網絡。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面向鐵路智能客運車站的網絡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國鐵集團級綜合信息網絡還建立所述智能客運生產管控與服務平臺和所述鐵路客服外網之間的通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經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北京經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7746.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