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紫外與短波紅外波段融合的電暈監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6817.4 | 申請日: | 2020-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31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趙維駿;楊鋒;顧燕;郭一亮;朱波;呂揚;焦國力;董雋媛;周新;宋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12 | 分類號: | G01R31/12;G06F16/738;G06T5/50;G06T7/33 |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王培松 |
| 地址: | 650217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紫外 短波 紅外 波段 融合 電暈 監測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紫外與短波紅外波段融合的電暈監測裝置包括紫外光學鏡頭、短波紅外光學鏡頭、紫外成像傳感器、短波紅外成像傳感器、探測器驅動模塊、圖像采集控制模塊、圖像融合模塊、視頻合成模塊、顯示模塊以及控制器。控制器與探測器驅動模塊、圖像采集控制模塊和顯示模塊連接,用于控制圖像采集、圖像融合處理、視頻合成以及顯示。本發明具有雙通道圖像采集與融合處理,實現紫外與短波紅外雙通道視頻數據采集、圖像配準、圖像融合、視頻合成和顯示控制。在電暈探測過程中,可融合距離測算、精確位置定位、遠程無限傳輸功能,解決了霧、霾、夜晚等復雜大氣環境下電暈監測工作準確性低、可靠性差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暈監測領域,特別是一種紫外與短波紅外波段融合的電暈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紫外檢測技術在電力巡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電力巡檢中紫外檢測技術的應用多采用雙通道圖像融合技術,將紫外光與可見光疊加,可實現絕大多數大氣環境下的電暈放電檢測以及放電區域的精確定位。但對于霧、霾、夜晚等復雜大氣條件下,無論是人工巡檢還是無人機巡檢都受到極大的阻礙,由于能見度低、視線遮擋無法看清輸電線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旨在提高電暈監測的準確性、可靠性及全天候性,提供了一種紫外與短波紅外雙波段融合的電暈監測裝置,利用短波紅外成像特性,解決霧、霾、夜晚等復雜大氣環境下電暈監測工作準確性低、可靠性差甚至工作難以開展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紫外與短波紅外波段融合的電暈監測裝置,包括:
紫外光學鏡頭,用于場景紫外光學聚焦成像;
短波紅外光學鏡頭,用于場景短波紅外光學聚焦成像;
紫外成像傳感器,用于將紫外光光學圖像轉換成數字圖像;
短波紅外成像傳感器,用于將短波紅外光學圖像轉換成數字圖像;
探測器驅動模塊,用于控制紫外成像傳感器和短波紅外成像傳感器進行圖像采集;
圖像采集控制模塊,用于驅動所述紫外光學鏡頭和/或短波紅外光學鏡頭的運動和光學聚焦成像;
圖像融合模塊,用于紫外成像和短波紅外成像的圖像進行圖像配準融合;
視頻合成模塊,用于將配準后的圖像按幀進行視頻合成;
顯示模塊,用于顯示所述配準融合后的圖像和/或合成的電暈探測結果視頻;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探測器驅動模塊、圖像采集控制模塊和顯示模塊連接,用于控制圖像采集、圖像融合處理、視頻合成以及顯示。
進一步地,所述短波紅外成像傳感器為0.9um~1.7um光譜范圍響應的紅外傳感器。
進一步地,所述紫外光學鏡頭與短波紅外光學鏡頭共光軸。
進一步地,所述電暈監測裝置還包括激光測距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用于進行場景內對象的距離測量。
進一步地,所述電暈監測裝置還包括無線傳輸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用于將采集的圖像和/或合成的視頻進行傳輸到服務器。
進一步地,所述電暈監測裝置還包括位置定位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連接,用于進行實時的地理位置定位。
應當理解,前述構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詳細地描述的額外構思的所有組合只要在這樣的構思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都可以被視為本公開的發明主題的一部分。另外,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所有組合都被視為本公開的發明主題的一部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681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