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注射成形制備大面積薄壁件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6573.X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62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蘇紹華;王浩;鄔均文;王明喜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3/22 | 分類號: | B22F3/22;B22F3/10;B22F1/00;C04B35/622;C04B35/48 |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周浩杰 |
| 地址: | 213023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注射 成形 制備 大面積 薄壁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射成形制備大面積薄壁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喂料制備;B、注射:將喂料加入注射機的料筒,通過注射機將熔融的喂料充填模具的型腔,然后冷卻脫模得到注坯;其中模具的型腔的溫度通過急冷急系統進行如下控制:在填充過程中,模具溫度與注射機的出料溫度保持一致;填充完成后,模具溫度快速降至脫模溫度;C、催化脫脂:將注坯進行催化脫脂,獲得脫脂坯;D、燒結。本發明可以在喂料填充過程中,快速把模具加熱到和喂料一樣的溫度,保證喂料可以填充更遠的距離;填充完成后,為了能夠保證產品具有足夠的強度且便于脫模,需要快速把模具冷卻下來。從而讓制備大面積的薄壁產品,甚至制備膜材都成為可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粉末注射成型,特別涉及一種注射成形制備大面積薄壁件的方法。
背景技術
粉末注射成形是一門新型粉末冶金近凈形成型技術,可用來大批量生產高密度、高精度、三維復雜形狀的結構零件。但該工藝在產品設計時具有一些缺陷,即不能生產大面積且壁厚較薄的產品。因為傳統的注射成形過程中,模具通常被加熱到100-130℃,喂料在模具型腔中填充時會逐漸冷卻,導致喂料的流動距離有限,且壁厚越薄,越難填充。所以粉末注射成形的產品通常壁厚≥0.3mm,面積≤20cm2。
隨著終端產品對功能和外觀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結構件需要有較薄的厚度,以及較大的面積,而現有的粉末注射成形工藝和設備無法滿足生產要求。特別是制備壁厚小于0.3mm,面積大于等于50cm2的工件,現有的粉末注射成形工藝更加無法達到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射成形制備大面積薄壁件的方法,該方法能夠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包括如下步驟:
A、喂料制備:將粉末與粘結劑按一定比例混合,經過混煉和造粒,制備出喂料;
B、注射:將喂料加入注射機的料筒,通過注射機將熔融的喂料填充模具的型腔,然后冷卻脫模得到注坯;其中模具的型腔的溫度通過急冷急熱系統進行如下控制:在填充過程中,模具的型腔的溫度與注射機的出料溫度保持一致;填充完成后,模具的型腔的溫度快速降至脫模溫度;
C、催化脫脂:將注坯進行催化脫脂,獲得脫脂坯;
D、燒結:將脫脂坯在燒結爐中燒結,最后獲得成品。
上述步驟A中的粉末是任意適用于注射成形工藝的陶瓷粉末或者金屬粉末。
上述步驟A中的粘結劑為POM體系。
上述步驟A中粉末與粘結劑比例為:當粉末為金屬粉末時,金屬粉末與粘結劑比例為(8.5~9.2):1;當粉末為陶瓷粉末時,陶瓷粉末與粘結劑比例為(7.5~8.5):1。
上述步驟C為將注坯在110±10℃溫度下,采用濃度≥98%的硝酸進行催化脫除粘結劑,獲得脫脂坯。
上述急冷急熱系統包括高頻加熱裝置和液氮冷卻裝置;所述高頻加熱裝置包括交流電控制器和閉合感應線圈;所述液氮冷卻裝置包括液氮源、氣化裝置、進氣管和出氣管;模具內設有冷道;所述閉合感應線圈埋設在模具內,且圍設在型腔的外部;所述閉合感應線圈與交流電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液氮源與氣化裝置的入口連接,氣化裝置的出口與進氣管的一端連接相通,進氣管的另一端與冷道的一端連接相通,冷道的另一端與出氣管的一端連接,出氣管的另一端直接連通室外環境。
為了保證,冷卻效率,冷道圍繞著型腔設置。
高頻加熱裝置的工作原理為:當閉合感應線圈內流過交流電,就會在周圍產生變化的磁場,由于模具材料是鋼,屬于鐵磁性物質,所以變化的磁場會在模具中產生渦流,從而使其發熱。由于集膚效應的存在,產生熱量的絕大部分會集中在模具表層,可以使模具表層溫度急劇上升,達到快速加熱型腔的作用,通過調節交流電的頻率及閉合感應線圈的匝數來調節加熱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657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