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局時鐘同步傳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6410.1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386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非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深視光點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2 | 分類號: | G06F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 | 
| 地址: | 211000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局 時鐘 同步 傳輸 方法 | ||
本發明是一種全局時鐘同步傳輸方法,其中,全局時鐘同步傳輸方法應用于一個數字硬件系統中,數字硬件系統包含有一個主設備及至少一個從設備,實施時,主設備將一時鐘計數數據包傳送給各個從設備,所述的時鐘計數數據包只帶有一個高位計數數據,各個從設備可基于高位計數數據自行計算出一個低位計數數據,使各從設備儲存全部(高位和低位)計數數據后開始計數作業,當各從設備再次收到時鐘計數數據包后,從設備即可比對全部(高位和低位)計數數據,判斷從設備是否與主設備達到時鐘同步,因此,主設備僅需傳送高位計數數據給從設備,以大幅減少數據的發送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局時鐘同步傳輸方法,所述的全局時鐘同步傳輸方法主要是通過主設備只發送高位計數數據,使從設備可基于高位計數數據計算出低位計數數據,據此判斷是否達成時鐘同步。
背景技術
全局時鐘應用領域繁多,全局時鐘可確保系統中各硬件設備(芯片模塊或電路板)之間有完全相同的時間基準。
當多個硬件設備協同工作時,設備之間的數據通訊需要通過發送和接收數據包來完成。為了方便同步不同類型數據包和分辨同類型數據包的先后順序,數據包發送設備通常會將數據包打上時間戳。
每個數據發送設備都要有自己單獨的計數器,當多個設備協同工作時,通常每個設備即要發送數據包,又要接收數據包。
由于每個設備使用自己單獨的計數器,使得每個設備發送數據包的時間戳和接收到的數據包時間戳沒有關聯性,同時每個設備收到不同發送端發送的數據包時間戳也沒有關聯性,很容易造成數據包發送和接收的混亂。
在實際應用中,通常通過時鐘同步算法同步各協同工作設備的計數器,使得各設備計數時鐘在同一時間相同,或者時鐘計數誤差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內,所述的時鐘同步算法實施時,時鐘同步算法主要通過主設備統一發送時鐘計數數據包給各個從設備,使各個從設備所收到的時鐘計數達到一致,達到時鐘同步目的。
以目前時鐘同步算法為例,主設備每隔一段間隔時間發布數據包,所述的數據包包含有主設備計數器所產生的時鐘計數數據,從設備獲取數據包中時鐘計數數據,判斷是否達到時鐘同步,然而,由于數據包包含整個時鐘計數數據,主設備與從設備之間需耗費較多的數據發送量,而數據通訊功耗也會隨之增加。
目前電子產品設計上都以節省功耗做為設計重點。有些做法是減少數據發送次數,但這將會延長從設備確認時鐘同步的時機,可能造成主設備與從設備誤差更嚴重,這并不是設計者所希望看到的狀況,所以,如何以較小的數據發送量達成時鐘同步,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上述的問題,本發明人依據多年來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針對全局時鐘同步傳輸方法進行研究及改進,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主設備僅需發送部分時鐘計數數據至從設備,就能達成全局時鐘同步傳輸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全局時鐘同步傳輸方法,其應用于一個數字硬件系統,所述的數字硬件系統包含有一個主設備及至少一個從設備,實施時,主設備將一個時鐘計數數據包傳送給各個從設備,所述的時鐘計數數據包只帶有一個高位計數數據,各個從設備可基于高位計數數據自行計算出一個低位計數數據,使各從設備儲存全部 (高位和低位)計數數據后開始計數作業,當各從設備再次收到時鐘計數數據包后,從設備即可比對全部(高位和低位)計數數據,判斷從設備是否與主設備達到時鐘同步,因此,主設備僅需傳送高位計數數據給從設備,以大幅減少數據的發送量及減少數據通訊功耗。
為使貴審查委員得以清楚了解本發明的的目的、技術特征及其實施后的功效,茲以下列說明搭配圖示進行說明,敬請參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硬件系統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時鐘計數數據包結構的實施例(一)。
圖4為本發明時鐘計數數據包結構的實施例(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深視光點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深視光點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64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