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可變視場角的加油錐套位姿精確測量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5420.3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49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宏倫;阮文陽;李娜;王延祥;左芝勇;康榮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V20/10 | 分類號: | G06V20/10;G06V10/25;G06V10/774;G06T7/00;G06T7/70;G06T7/66;G06T17/00;G01B11/00;G01C11/02;G01C11/00;G01C1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創新實專利事務所 11121 | 代理人: | 祗志潔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可變 視場 加油 錐套位姿 精確 測量方法 | ||
本發明是一種基于可變視場角技術的加油錐套位姿精確測量方法,用于自動空中加油。本發明包括:用高亮LED標志燈標記錐套,構建被測目標;選取三組不同視場角的雙目相機采集錐套目標圖像;采用YOLO v2模型訓練檢測錐套目標的模型,用于相機首幀圖像中錐套目標檢測;對相機采集的圖像提取感興趣區域(ROI),計算ROI圖像中各標志燈的質心坐標;將雙目相機左右圖像的標志燈進行匹配,獲得標志燈在左相機坐標系下的空間坐標,計算輸出錐套的位姿信息。本發明對30米范圍內的錐套測量精度在x、y向達到5cm以內,z向精度達到0.03×距離,測角精度達到0.5°,實現較高精度測量,且滿足空中加油錐套測量的實時性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可變視場角技術的加油錐套位姿精確測量方法,屬于機器視覺技術、自動空中加油等領域。
背景技術
當今時代,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無人機越來越多的被用于執行軍事任務。但是對于無人機而言,體積相對較小,起飛時攜帶的燃料有限,造成無人機的留空時間短、限制了無人機的航程。無人機自動空中加油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在空中實現對無人機的燃油補給,使無人機免于頻繁返回基地補充燃油,從而大大提高無人機的航程與留空時間。為了實現無人機自動空中加油,則必須實時準確地獲得加油錐套的位姿信息,為無人機提供引導信息。
對于自動空中加油過程中的視覺導航,國內外學者也有一定的研究。現有的對圖像中錐套檢測方法,由于光照、天氣情況的影響,無法準確快速地檢測識別出錐套,給出錐套在圖像中的具體位置。單一視場角相機的測量方法,錐套在圖像中的大小隨著錐套距離的增加逐漸減小,對錐套目標的測量精度較差。在錐套上設置合作目標,在圖像中進行特征點的匹配,然而特征點數量較多,匹配耗時長,使位姿信息的刷新頻率較低,無法滿足實時性要求。
基于上述分析,對于加油錐套位姿測量的解決方案,須滿足如下三個要求:
(1)在首幀快速準確地檢測識別出加油錐套,獲取錐套在圖像中的位置;
(2)較為準確地測量出錐套目標的位姿信息,提供相對準確的視覺引導信息;
(3)加油錐套位姿測量算法處理時間盡可能短,滿足實時性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無法準確快速檢測識別出錐套、測量精度差、匹配耗時、無法滿足實時性要求等問題,提供了一種基于可變視場角的加油錐套位姿實時精確測量方法,滿足上述要求。本發明采用高亮LED燈對錐套目標進行標記,基于深度學習YOLO v2算法對首幀圖像中的錐套進行檢測與識別,截取感興趣區域(ROI)進行圖像處理,提取標志燈在左右圖像中的質心坐標并進行匹配,根據雙目視覺原理計算得到標志燈的三維空間位置,從而求解出錐套的空間位姿。
本發明提供的基于可變視場角的加油錐套位姿精確測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采用高亮LED燈對錐套進行標記,構建被測錐套目標;
步驟二:選取三組視場角不同的相機平行安裝到相機支架,將相機USB接口接至圖像采集與處理一體化板卡NVIDIA Jetson TX2;實驗時,將相機支架固定在三腳架上,在實際測量時將相機支架固定安裝在受油機上;根據錐套的距離選取視場角不同的雙目相機采集錐套的圖像;
步驟三:調節相機曝光度,在多種背景、角度下,采用三種視場角不同的相機采集錐套目標的圖像,對圖像中的錐套目標標注,制作用于訓練深度學習模型的數據集;
步驟四:使用YOLO v2模型作為深度學習模型,利用步驟三的訓練數據集訓練用于檢測識別加油錐套的YOLO v2模型;以步驟三中的訓練數據集作為輸入,在裝有4塊NVIDIAGTX1080Ti顯卡的Linux服務器上進行訓練,得到用于檢測識別加油錐套目標的深度學習YOLO v2模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南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542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