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自動真空閃蒸再生溶液除濕恒溫恒濕空調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5252.8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562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冬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立新 |
| 主分類號: | F24F3/14 | 分類號: | F24F3/14;F24F3/16;F24F11/64;F24F11/72;F24F11/83;F24F13/22;F24F110/10;F24F110/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匯融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鄺溯瓊 |
| 地址: | 242600 安徽省宣城***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自動 真空 閃蒸 再生 溶液 除濕 恒溫 空調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真空閃蒸再生溶液除濕恒溫恒濕空調系統。包括用于調節車間空氣溫濕度的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用于回收利用噴淋后溶液的溶液再生處理單元、用于調節系統溫濕度的智能化控制系統,所述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在車間設置,以直接連通所述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和車間,沿所述噴淋后溶液的流動方向,所述溶液再生處理單元在所述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的下游設置,以直接處理噴淋后溶液。本發明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恒溫恒濕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真空閃蒸再生溶液除濕恒溫恒濕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在醫藥制造、食品制造、電子儀表等行業需要恒溫恒濕(低濕)的凈化空調環境控制,特別適應于濕熱環境區域(例如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在夏季以及春季、秋季均具有環境空氣均具有較高的溫度(大于25℃)和濕度(相對濕度大于80%)。同時在產品配制、烘干、制造(填充、壓片)等工序均會大量產濕,有些產品對暴露環境的濕度有明確的要求(22℃溫度下相對濕度小于50%)。要實現產品制造凈化環境的恒溫恒濕,只有采取固體吸附轉輪除濕模式、表冷除濕模式、傳統溶液除濕等三種模式對進入產品制造區域的空氣進行溫度和濕度處理。
采用傳統固體吸附轉輪除濕工藝,存在如下問題:
除濕系統只有四分之一的轉輪面積用于處理風通過,風通過率低,處理風量有限,要實現較低濕度必須通過與表冷除濕迭加或配套組合模式實現。
除濕系統只有四分之一的轉輪面積用于再生風通過,風通過率低,再生能力有限,若需要提高除濕能力必須通過提高再生風溫度實現,固體吸附劑與空氣接觸面積有限,吸附除濕能力調節空間非常狹窄,當需求端除濕能力增大時沒有調節空間,只能通過更換系統實現,造成投資浪費。
采用表冷冷卻除濕工藝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這類除濕設備在高溫高濕環境除濕能力較好,但隨著環境溫度下降,空氣露點溫度降低,表冷冷卻除濕設備的除濕能力也急劇下降,相應要求冷卻溫度也就越低。到一定低溫低濕條件下,例如,低于10度,相對濕度低于45%RH,一般的制冷除濕機由于系統結霜而無能為力。即使采用二級冷卻也只能有所改善,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加上能耗很大,設備復雜,不切實際。
濕熱空氣通過表冷除濕后溫度均在10℃~14℃,需要通過熱水或蒸汽加熱回溫到20~26℃,需要同時消耗7℃冷凍水和熱水或蒸汽,兩種能源互相抵消,而且通過熱水或蒸汽盤管對空氣進行加熱溫度波動比較大,調節響應速度慢。
采用傳統溶液除濕工藝,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傳統溶液除濕系統再生采用需要獨立的再生風系統,再生用高溫空氣(80~120℃)必須采用高溫蒸汽、天然氣、煤氣、燃油、電等高熱值能源進行加熱,造成能源浪費,同時濕熱空氣散發到空氣中造成能源、水資源浪費和熱輻射污染,且空氣中極易帶液造成周邊環境中金屬設備設施產生腐蝕。
采用高溫空氣再生效率低,除濕響應速度慢,需要開啟3-4小時以上才能穩定設備。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一種全自動真空閃蒸再生溶液除濕恒溫恒濕空調系統,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全自動真空閃蒸再生溶液除濕恒溫恒濕空調系統,包括用于調節車間空氣溫濕度的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用于回收利用噴淋后溶液的溶液再生處理單元、用于調節系統溫濕度的智能化控制系統,所述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在車間設置,以直接連通所述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和車間,沿所述噴淋后溶液的流動方向,所述溶液再生處理單元在所述空氣過濾調溫除濕處理單元的下游設置,以直接處理噴淋后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立新,未經劉立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52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