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消旋結構、混流風機組件及空調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3851.6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61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華;馬屈楊;池曉龍;蘇玉海;張治平;夏凱;張碧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3/00 | 分類號: | F04D23/00;F04D25/08;F04D29/40;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顏鏑 |
| 地址: | 51907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結構 流風 機組 空調器 | ||
本公開涉及一種消旋結構、混流風機組件及空調器。消旋結構包括:消旋輪蓋(20),具有貫通的內腔;消旋輪轂(30),位于所述消旋輪蓋(20)的內腔中,并與所述消旋輪蓋(20)之間形成消旋流道(50);和消旋葉片(40),連接在所述內腔的腔壁和所述消旋輪轂(30)的外壁之間;其中,所述消旋流道(50)在通過所述消旋結構的軸線(z)的縱切面上從進口(51)到出口(52)的中心軌跡線(53)具有鄰近所述消旋流道(50)的出口(52)的拐點(M3)和位于所述消旋流道(50)的進口(51)和所述拐點(M3)之間的徑向極值點(M2)。本公開能夠改善送風性能。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風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消旋結構、混流風機組件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風路系統是空調器內用于促使空調器作用區域內的空氣加快熱交換的組成部分之一。在空調器的風路系統中,設計人員根據空調器的不同機型和規格所對應的實際需求,選擇和搭配合適的風機以滿足空調器的工作品質和使用舒適性。
為滿足空調器的風量和壓頭指標,發明人所知曉的一些空調器的風路系統采用了混流風機。
發明內容
經研究發現,發明人所知曉的一些空調器中的混流風機存在出風傾斜,送風不集中的問題,這對空調器的內部換熱器表面的風速分布及換熱性能存在不利影響。
有鑒于此,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消旋結構、混流風機組件及空調器,能夠改善送風性能。
在本公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消旋結構,包括:
消旋輪蓋,具有貫通的內腔;
消旋輪轂,位于所述消旋輪蓋的內腔中,并與所述消旋輪蓋之間形成消旋流道;和
消旋葉片,連接在所述內腔的腔壁和所述消旋輪轂的外壁之間;
其中,所述消旋流道在通過所述消旋結構的軸線的縱切面上從進口到出口的中心軌跡線具有位于所述消旋流道的進口和出口之間的徑向極值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中心軌跡線包括:
第一軌跡線,包括梨形四次曲線,且所述徑向極值點位于所述梨形四次曲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梨形四次曲線方程為:
y2=x3*(p-x)/q2
其中,p、q為所述梨形四次曲線的弧度參數,x、y分別是自變量和因變量,x=L*t,L為所述梨形四次曲線的弦長參數,且ta≤t≤tb,ta為0.6~0.8,tb為0.9~1。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中心軌跡線包括第一軌跡線,所述第一軌跡線位于所述消旋流道的進口到所述徑向極值點之間的第一部分的曲率半徑小于所述第一軌跡線在所述徑向極值點到鄰近所述消旋流道的出口一側的第二部分的曲率半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中心軌跡線還具有位于所述徑向極值點和所述消旋流道的出口之間的拐點。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中心軌跡線還包括:
第一軌跡線,包括梨形四次曲線,且所述徑向極值點位于所述梨形四次曲線;和
第二軌跡線,位于所述拐點與所述消旋流道的出口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軌跡線包括在所述拐點鄰近所述消旋流道的出口一側的直線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消旋流道在對應于所述第一軌跡線的各個位置的流道截面積小于所述消旋流道在對應于所述第二軌跡線的各個位置的流道截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38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