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菌包裝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3836.1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40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林;張家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建林;張家海 |
| 主分類號: | B32B27/32 | 分類號: | B32B27/32;B32B27/08;B32B27/06;B32B27/34;B32B7/12;B32B27/30;B32B27/36;B32B33/00;B32B37/12;B32B38/00;B32B38/14;B32B43/00;B29C48/21;B29L7/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閆業超;蘇紅梅 |
| 地址: | 0616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菌 包裝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包裝材料和包裝制品領域,涉及無菌包裝膜及其制備方法。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制備包裝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在包裝膜成膜之時即進行滅菌,并且將包裝膜加工成筒狀、制成膜卷并任選地封口,以保證包裝膜(特別是包裝膜的內層)無菌,由此可以制作出各種形狀的無菌包裝袋,可滿足廣大不含滅菌設備的普通灌裝機制作無菌產品的需求。本發明還涉及由所述方法制得的包裝材料,以及所述包裝材料的用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裝材料領域,具體涉及無菌包裝膜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液體包裝膜屬于軟塑包裝,在包裝醬油、醋、酒類、非碳酸飲料、牛奶等液體食品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據統計,2017年全國液態奶市場上,僅超高溫滅菌奶用液體包裝膜的用量就已達到大約5萬噸左右。用于液體食品包裝的薄膜材料應當符合包裝、印刷、加工、貯運和衛生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可用于自動包裝生產線的液體包裝膜主要是聚乙烯(PE)共擠膜。根據膜的外觀和性能,PE共擠膜可分為:乳白PE膜、黑白共擠PE膜、透明PE膜、紙鋁塑復合膜等。
無菌包裝是為實現液體產品的儲存、運輸、銷售而按照一定技術方法制造的、供液體產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填充和封合的復合材料容器。傳統的無菌包裝大多以原紙為基體,與塑料以及鋁箔或其它阻透材料等經擠壓復合而成。無菌包裝作為液體包裝產品中技術含量較高的一種容器,其優點包括:一、可以有效保存液體的營養成分,避免因光、氣、異味和微生物的侵入而導致液體變質;二、使食品不必加防腐劑,運輸、倉儲不需冷藏,產品的利用率高。正因無菌包裝優點之多,因此很快得到推廣并廣泛應用于液態乳制品和非碳酸飲料等行業。
目前市場上的無菌包裝主要有兩大類:一、利樂磚和利樂枕;二、百利包。雖然這幾類包裝可以做到無菌,但是存在以下弊端:1、利樂磚和利樂枕包裝主要是利用灌裝設備做到超高溫瞬時滅菌,因灌裝設備價格昂貴(可達上千萬元),所以這種滅菌方法成本很高;另外利樂磚和利樂枕的包裝采用紙、塑、鋁復合結構,不可回收又無法降解,給環境帶來很大壓力。2、百利包的包裝樣式單一,無法做到異型包裝,包裝樣式受到很大的局限,無法滿足液體食品包裝所需要的袋型多樣化的要求。
因此,本領域急需一種低成本、可回收二次利用并且可以滿足袋型多樣化要求的無菌包裝膜。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發明人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得到了一種無菌包裝膜,主要特點包括:1、其成膜時即已經做到無菌,因而可以加工成形式多樣的各種包裝袋,如百利包、磚包、自立袋等,包裝袋型上不受任何限制;2、生產成本低,推廣使用率高。由此提供了下述發明:
在一個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制備包裝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制備片狀包裝膜;
步驟2:對所述片狀包裝膜進行滅菌;
步驟3:將滅菌后的片狀包裝膜制成筒狀包裝膜;
步驟4:沿筒狀的長邊將步驟3得到的筒狀包裝膜卷成膜卷,得到所述包裝材料;
任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5:使用經過滅菌的包裝物對得到的包裝材料進行包裝和密封。
現有技術中,用于無菌包裝(例如百利包)的包裝膜都是片狀(例如,圖1所示的包裝膜),成膜后沒有滅菌的步驟即制成膜卷。盡管膜卷在出廠前會經過紫外殺菌處理,但這只能在膜卷表面達到滅菌效果。在使用時,包裝膜依次經過滅菌、烘干、縱封、無菌灌裝、橫封和噴碼,從而完成成型、灌裝和密封。由于成型和灌裝需要連續進行,因而包裝袋的袋型受到限制。
本發明在包裝膜成膜之時即進行滅菌,之后將包裝膜加工成筒狀并制成膜卷,以保證包裝膜(特別是包裝膜的內層)無菌。由于包裝膜在成膜時即已經做到無菌,因而可以制作出各種形狀的無菌包裝袋,可滿足廣大不含滅菌設備的普通灌裝機制作無菌產品的需求,降低了灌裝機的使用成本,減少了添加劑的使用量,使得食品更加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建林;張家海,未經劉建林;張家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38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μLED巨量轉移方法
- 下一篇:連續流反應模塊、反應裝置及填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