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消旋器、混流風機和空調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3813.0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2041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馬屈楊;池曉龍;張治平;劉煜;夏凱;張碧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9/66 | 分類號: | 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張靖靖;劉志強 |
| 地址: | 51907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消旋器 流風 空調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消旋器、混流風機和空調器,其中消旋器包括輪蓋(10)、輪轂(20)、第一葉片(30)和第二葉片(40),輪蓋(10)具有貫通的空腔,輪轂(20)設置于空腔中,且輪轂(20)與空腔的腔壁之間形成流道(50),第一葉片(30)和第二葉片(40),沿氣流流動方向前后布置于流道(50)中,第一葉片(30)和第二葉片(40)被配置為引導流經流道(50)的氣流沿偏向消旋器的軸線的方向流出,且第一葉片(30)和第二葉片(40)的導流能力不同。本發明消旋器包括沿氣流流動方向前后布置于流道中的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可以引導流經流道的氣流沿偏向消旋器的軸線的方向流出,盡可能地消除氣流的周向速度,提高送風集中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風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消旋器、混流風機和空調器。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空調的品質和舒適性,需要針對不同需求和機型搭配合適的風機。在滿足風量和噪音要求的前提下,為實現抗高靜壓送風,目前常采用混流風機用于空調送風。
但是,混流風機自身出風傾斜,送風不集中,嚴重影響空調內部換熱器表面的風速分布及換熱性能,且單獨通過優化混流風機無法達到所需的氣動性能。
需要說明的是,公開于本發明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消旋器、混流風機和空調器,提高送風的集中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消旋器,包括:
輪蓋,具有貫通的空腔;
輪轂,設置于空腔中,且與空腔的腔壁之間形成流道;
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沿氣流流動方向前后布置于流道中,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被配置為引導流經流道的氣流沿偏向消旋器的軸線的方向流出,且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的導流能力不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葉片和第二葉片均連接于輪轂的外壁和空腔的腔壁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葉片設置在第二葉片的上游,第一葉片的軸向導流能力大于第二葉片的軸向導流能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葉片設置在第二葉片的上游,第一葉片的葉型彎角大于第二葉片的葉型彎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葉片設置在第二葉片的上游,第一葉片的出口安裝角小于第二葉片的出口安裝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消旋器的軸線與消旋器的進口端面的交點為O1點,第一葉片與輪轂的外壁的相交面上的尾緣點在消旋器的進口端面上的投影為A點,O1點和A點之間的連線為第一連線,第二葉片與輪轂的外壁的相交面上的前緣點在消旋器的進口端面上的投影為B點,O1點和B點之間的連線為第二連線,第一連線和第二連線之間具有第一夾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夾角為5°~20°。
在一些實施例中,消旋器的軸線與消旋器的進口端面的交點為O1點,第一葉片與輪轂的外壁的相交面上的尾緣點在消旋器的進口端面上的投影為C點,O1點和C點之間的連線為第三連線,第一葉片的自靠近輪轂的一端至遠離輪轂的一端的所有前緣點的連線為直線,該直線與第三連線之間具有第二夾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夾角為-5°~5°。
在一些實施例中,消旋器的軸線與消旋器的進口端面的交點為O1點,第二葉片與輪轂的外壁的相交面上的前緣點在消旋器的進口端面上的投影為B點,O1點和B點之間的連線為第二連線,第二葉片的自靠近輪轂的一端至遠離輪轂的一端的所有前緣點的連線為直線,該直線與第二連線之間具有第三夾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38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船舶槳后節能消渦助推葉輪裝置
- 下一篇:一種μLED巨量轉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