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Ni/NiO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3755.1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292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景志紅;杜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曲阜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3/755 | 分類號: | B01J23/755;B01J37/10;B01J37/00;B01J37/08;B82Y30/00;B82Y40/00;C06B23/00;C06B29/22 |
| 代理公司: | 濟南金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楊磊 |
| 地址: | 273165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ni nio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Ni/NiO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將硝酸鎳和氫氧化鈉分批次均勻分散在油酸中,經室溫研磨制得綠色固體;再將綠色固體溶于去離子水中,轉移至水熱釜中于160~200℃下反應7~9h,所得產物經乙醇和去離子水交替洗滌、干燥后,在450~550℃下焙燒2~3h,得到Ni/NiO粉體;所得即為六邊形Ni/NiO納米復合材料。本發明制得的六邊形Ni/NiO納米復合材料純度高,可用于高氯酸銨熱分解催化劑。本發明原料易得,制備方法簡單,成本低,適于工業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特殊形貌的Ni/NiO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納米材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鎳,近似銀白色、硬而有延展性,是具有鐵磁性的金屬元素,也是一個中等強度的還原劑。鎳主要用于合金及用作催化劑。鎳的尺寸越小,其化學活性越高。
氧化鎳(NiO),是一種常見的無機化合物,是鎳的最穩定氧化物,屬于立方晶系。氧化鎳主要用作制造鎳鹽原料、電子元件材料、催化劑、搪瓷涂料和蓄電池材料等。由于氧化鎳內部結構糾纏導致載流子無法流動,導致氧化鎳為絕緣體,因而限制了它的應用。為了改善氧化鎳的內部結構,人們做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發現,在氧化鎳中加入惰性但導電的金屬Ni,可以增強氧化鎳內在的電子導電性,顯著提高其電化學性質、氣敏性以及催化性質;且當Ni和NiO在微納米級范圍時,其催化活性會明顯增強,因此Ni/NiO復合材料得以應用于電極材料、氣敏材料和催化劑等領域。
例如,彭娟等利用水熱法制備了Ni納米球,并通過部分氧化制備了Ni@NiO核殼結構納米復合物。Ni@NiO納米復合物可以和血紅蛋白結合構建過氧化氫生物傳感器。該生物傳感器對過氧化氫表現出很好的生物電催化活性。參見《無機化學學報》,2012,28(6):1251-1258。
專利CN101104206A公開了一種制備Ni和Ni/NiO核-殼納米顆粒的方法。攪拌下將一定量的無機鎳鹽與甘油混合,并加熱到80℃保持30min;再加入碳酸鈉溶液,80℃保持1h產生凝膠狀沉淀物,經過洗滌、干燥后,在400~600℃空氣中焙燒,形成內部是Ni核,外面是NiO的核-殼納米顆粒,平均粒徑約為12.2~21.2nm。該Ni/NiO核-殼納米顆粒未做性質測試。
楊穎等將聚苯乙烯(PS)溶于DMF中,超聲攪拌后,加入乙酸鎳,通過靜電紡絲法獲得無規則排列的Ni(CH3COO)2/PS納米纖維;將Ni(CH3COO)2/PS納米纖維置于管式爐中,在氮氣保護下400℃焙燒2h,得到Ni/NiO半導體納米復合物。經掃描電鏡觀察可知,Ni/NiO半導體納米復合物中的Ni、NiO顆粒,大小不均一,直徑為幾納米到幾十納米,并且這些粒子堆積形成不規則形貌。由Ni/NiO半導體納米復合物制作的氣敏傳感器,室溫下對NOx有較好的氣敏響應。參見《人工晶體學報》,2013,42(5):923-926。
專利CN 109675568 A公開了一種Ni/NiO復合材料的原位制備方法。將六水合硝酸鎳和強還原劑硼氫化鈉混合液置于水熱釜中,于120~200℃反應1~48h,對固液混合物進行分離、洗滌、干燥,獲得前驅體I;前驅體I在300~800℃,高溫分解0.5~12h;獲得前驅體II;前驅體II在200~600℃,氫氬混合氣還原性氣氛下反應0.5~5h,獲得由二維薄片組成的花球狀Ni/NiO復合材料。該Ni/NiO復合材料在2(5H)-呋喃酮催化加氫制γ-丁內酯的反應中展現出了超高的催化活性與選擇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曲阜師范大學,未經曲阜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375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