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凹壟土層置換耕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3452.X | 申請日: | 2020-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10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7 |
| 發明(設計)人: | 楊憲杰;楊震;董元華;王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馳象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49/06 | 分類號: | A01B49/06;A01B4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35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土層 置換 耕作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凹壟土層置換耕作方法,其通過前置犁和后置犁同時作業,前置犁先將地表0~20厘米富含養分和草籽的熟土層犁起擱置于側面,后置犁隨后再將熟土層下部的20~35厘米貧瘠、不含草籽的生土層剝離輸送、拋出,地面形成U型溝槽,然后將上述擱置一側的熟土層利用斜置輸送裝置下方空間回填至U型溝槽底部,最后生土層從斜置輸送裝置末端滑落,均勻平鋪在U型溝槽底回填的熟土層上面實現土壤置換和覆蓋,土層結構優化,土層和營養成分的合理布局、抑制雜草再生,減少滅草劑使用,改善土壤污染,促進作物提質、高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耕方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凹壟土層置換耕作方法。
背景技術
周知,在農耕機械領域,目前較為通用的為旋耕機械,其通過旋耕犁將地表0-20厘米厚度的表層土壤進行破碎和疏松處理。但是多年耕種后的地表熟土層土壤內部因過多的化肥、農藥的施加,農藥殘留導致土壤污染嚴重,農業機械反復碾壓,加之化肥因素,造成土壤嚴重板結,形成堅硬的犁底層,作物根系難以下扎,土壤的透氣性和蓄水保水性、保肥性大幅降低,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大量減少,農作物嚴重減產,品質下降。肥料集中在表層,形成富集層,因作物根系具有向肥性,根系生長分布在淺層,易受旱澇影響,易倒伏。土壤表層雜草種籽摻混在土壤營養成分富集的表層,雜草生長旺盛,滅草難度大,農藥和化肥有效利用率低。
針對以上弊端,目前國家提倡深耕深松,但是深耕犁的作業方式實為深翻,耕深35厘米左右,20厘米以下的生土被翻上來與熟土摻雜混合,生土層營養成分貧瘠,造成作物10%~30%減產,草籽未能深埋,野草得不到抑制,深耕這一技術缺陷逐漸被發現而受質疑甚至被拒絕。深松只是局部打破犁底層,只是粗耕還需要另加旋耕松土,草籽散落于地表,野草得不到有效控制。
針對上述問題,設計一套土層置換耕作方法,在土層互不混雜的前提下,實現熟土層和生土層土壤置換,將富含草籽和營養成分的熟土層隱于深層底層,引導作物根系向下發展,深層分布,將缺乏營養且不含草籽的生土層平鋪在熟土層上面,在地表面無縫隙覆蓋,以此來解決現有農耕技術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凹壟土層置換耕作方法,采用前后布置的犁具分層耕作,將熟土層土壤與生土層進行置換,并且此種置換通過單臺設備即可實現。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方案:一種凹壟土層置換耕作方法,通過設置前后兩道犁依次作業,在牽引力作用下位于前側的前置犁將熟土層土壤犁起呈土壟擱置在側面,地面形成淺溝槽,后面的后置犁在淺槽基礎上進一步往下犁土,在地面形成U型溝槽,將側置成壟的熟土層通過刮板或鏵犁利用斜置輸送裝置與地面之間的空隙回填到U型溝槽的槽底,后置犁犁起的生土層通過斜置輸送裝置向后上方傳輸并滑落在熟土層上方形成平鋪覆蓋,完成土層置換。
前置犁采用鏵犁,將淺層熟土甩在一側或兩側并形成壟條,犁下形成淺溝槽;后置犁采用旋耕犁,將淺溝槽底部的生土層犁起在斜置輸送裝置和罩體約束下向后上方傳輸并拋撒,均勻灑落到U型溝槽位置。
在斜置輸送裝置的后側設置有一個壓土裝置,壓土裝置底面設置時,其中部低兩側高,壓土裝置上設置有至少一個下壓支撐裝置和架體后端連接,通過下壓支撐裝置始終約束壓土板下壓實現對旋耕土壤的壓平。
在側置成壟的熟土層上方設置儲肥桶,儲肥桶落肥至熟土層內部,土肥混合后通過刮板或鏵犁利用斜置輸送裝置與地面之間的空隙回填到U型溝槽的槽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馳象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馳象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345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神經外科蛇形持鏡臂
- 下一篇:一種開溝回填土壤置換的耕作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