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產L-谷氨酸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2047.6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359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1 |
| 發明(設計)人: | 朱蕾蕾;聶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K14/34 | 分類號: | C07K14/34;C12N15/31;C12N1/21;C12P13/14;A23L33/175;A23L29/00;A23L27/40;A23L2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張立娜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 谷氨酸 方法 | ||
1.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將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至少如下位點的氨基酸殘基進行點突變后得到的蛋白:自N端起第166位;
所述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為來自于谷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
所述來自于谷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
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如下任一:
(a1)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將SEQ ID No.1所示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如下位點的氨基酸殘基進行點突變后得到的蛋白:M86V、T166A、I344V、Y385C、N141D;
(a2)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將SEQ ID No.1所示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如下位點的氨基酸殘基進行點突變后得到的蛋白:M86V、T166A、I344V、Y385C、N200D、I205V;
(a3)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將SEQ ID No.1所示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如下位點的氨基酸殘基進行點突變后得到的蛋白:M86V、T166A、I344V、Y385C、I168T、Q504L;
(a4)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將SEQ ID No.1所示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如下位點的氨基酸殘基進行點突變后得到的蛋白:M86V、T166A、I344V、Y385C、R186C;
(a5)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將SEQ ID No.1所示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如下位點的氨基酸殘基進行點突變后得到的蛋白:M86V、T166A、I344V、Y385C、L14S;
(a6)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為將SEQ ID No.1所示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如下位點的氨基酸殘基進行點突變后得到的蛋白:T166A、S310P。
2.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相關的生物材料,為如下任一:
(I)編碼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核酸分子;
(II)含有(I)中所述核酸分子的表達盒、重組載體、重組菌或轉基因細胞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編碼所述來自于谷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MscCG谷氨酸外運蛋白的核酸分子為SEQ ID No.12所示DNA分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編碼所述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核酸分子為如下任一:
(B1)用于編碼權利要求1中(a1)所示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SEQ ID No.19所示DNA分子;
(B2)用于編碼權利要求1中(a2)所示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SEQ ID No.20所示DNA分子;
(B3)用于編碼權利要求1中(a3)所示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SEQ ID No.17所示DNA分子;
(B4)用于編碼權利要求1中(a4)所示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SEQ ID No.18所示DNA分子;
(B5)用于編碼權利要求1中(a5)所示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SEQ ID No.21所示DNA分子;
(B6)用于編碼權利要求1中(a6)所示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的SEQ ID No.16所示DNA分子。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II)中所述重組菌為含有(I)中所述核酸分子的谷氨酸棒桿菌。
6.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或權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生物材料在如下任一中的應用:
(C1)生產谷氨酸;
(C2)提高谷氨酸產量;
(C3)提高谷氨酸外運能力;
(C4)生產味精、香料或食品添加劑;
(C5)制備代鹽劑、營養增補劑或生化試劑。
7.一種生產谷氨酸和/或提高谷氨酸產量和/或提高谷氨酸外運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受體菌中表達權利要求1所述的谷氨酸外運蛋白變體,得到重組菌;對所述重組菌進行發酵培養,從發酵液中獲得谷氨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204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