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鉛酸蓄電池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1891.7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49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新新;周剛;程志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超威電源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12 | 分類號: | H01M10/1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趙芳 |
| 地址: | 313199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蓄電池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鉛酸蓄電池的制造方法,所述鉛酸蓄電池包括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向待化成的鉛酸蓄電池中加入第一密度硫酸溶液,所述隔板處于非飽和吸酸狀態,通電,完全化成。本發明的化成方法可以提高化成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蓄電池領域,尤其是蓄電池的化成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鉛酸蓄電池的內化成方法,由于電池單格空間小,為保證化成足夠的酸量,不論采用幾次加酸完成化成,其中都必須有一次加入高密度酸液進行富液化成的步驟,加入高密度酸液作為化成介質進行富液完成化成,采用富液內化成,化成效率低、耗時長、能耗大等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鉛酸蓄電池的制造方法,所述鉛酸蓄電池包括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向待化成的鉛酸蓄電池中加入第一密度硫酸溶液,所述隔板處于非飽和吸酸狀態,通電,完全化成。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度位于1.04g/cm3~1.28g/cm3之間。
進一步地,向完全化成后的鉛酸蓄電池中加入第二密度硫酸溶液,通電,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度位于1.25~1.6g/cm3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隔板吸酸量為隔板飽和吸酸量的 90%-100%之間。
本發明的化成方法可以提高化成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4與對比例1的循環壽命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本發明蓄電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向待化成的鉛酸蓄電池中加入第一密度的硫酸溶液,第一密度最好為1.04g/cm3~1.28g/cm3之間,生產現場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密度硫酸溶液,比如對化成結束后得到壽命要求相對高而容量要求相對低的電池,可以加 1.05~1.15g/cm3的硫酸溶液;對化成結束后得到壽命要求相對低而容量要求相對高的電池,加1.16~1.28g/cm3硫酸溶液,加入體積可以為鉛蓄電池隔板飽和吸酸量的70%~ 110%,最好為70%-99%,當化成過程中吸酸量低于100%時,即鉛蓄電池隔板吸酸量為非飽和狀態,電池進入貧液狀態,氧復合通道打開,氧循環開始,可以大幅提高化成效率,減少失水,節約電能,同時縮短了化成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步驟2,通電完全化成;化成過程中,第一密度的硫酸溶液作為介質參與化成反應,完成化成后,即堿式硫酸鉛與氧化鉛轉化完畢后,此時化成結束的電池具有較高的壽命;步驟 3,向化成結束后的電池中加入第二密度的硫酸溶液,第二密度最好為1.25~1.6g/cm3(25℃),由于第一密度的硫酸溶液化成后的容量較低,為了達到需要的電池容量,加入第二密度的硫酸溶液的密度需要大于第一密度的硫酸溶液,第二密度的硫酸溶液用于與電池化成結束后的酸混合從而調和成實際需要的特定濃度的硫酸,本步驟中第二密度的硫酸溶液僅僅用于混合調和,并不參與化成反應,此時的硫酸溶液作為能量物質使用,制造者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加入不同體積、不同濃度的調和酸,為生產不同容量不同用途的電池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步驟4,化成結束,若電池飽和度高于100%時,抽去游離酸。本發明第一次加入低密度硫酸溶液可以是1次加入低密度硫酸溶液,也可以是分多次加入低密度硫酸溶液,多次加入低密度硫酸溶液時,最好后一次加入的低密度硫酸溶液的體積大于前一次加入的低密度硫酸溶液體積。本發明第二次加入高密度硫酸溶液可以是1次加入高密度硫酸溶液,也可以是分多次加入高密度硫酸溶液,多次加入高密度硫酸溶液時,最好后一次加入的高密度硫酸溶液的體積小于前一次加入的高密度硫酸溶液體積。
實施例1
取6-DZF-20膠封下線的電池半成品,采用本發明方法進行加酸與化成,制樣過程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超威電源集團有限公司,未經超威電源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189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