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1443.7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658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9 |
| 發明(設計)人: | 姚運田;許傳庚;梁譽;劉明帥;孫名弘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銳思突破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7/30 | 分類號: | G06T7/30;G06T17/05;G01S13/90 |
| 代理公司: | 山東瑞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呂艷芹 |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市張***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成孔徑雷達 應急 算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涉及合成孔徑雷達數據配準技術領域,根據合成孔徑雷達軌道的參數G1和G2的坐標,計算合成孔徑雷達軌道中心坐標點G,再計算坐標偏移系數,根據應急三維平面地形,獲取到其中一個坐標點,進行配準校對,計算當前點的angle(N)和distance(M),通過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將合成孔徑雷達掃描的數據,配到應急三維平面地形,將xyz和當前點的angle(N)和distance(M)進行配準,配準完成后,再根據其他算法來預測該區域是否會發生滑坡,如果滑坡,滑坡的時間,可以在預測時間后進行搶險救援,有效的把救援時間提前,更好的進行救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合成孔徑雷達數據配準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
背景技術
合成孔徑雷達主要用于檢測邊坡狀態,合成孔徑雷達掃描到數據后,通過人工整合數據,并把數據配準到一個三維模型,三維模型的某個位置由xyz坐標組成,但是雷達沒有辦法掃描這個坐標,他只能根據當前點的angle和distance,進行數據的掃描,當發生滑坡或土地塌陷,邊坡形狀發生變化,合成孔徑雷達掃描的數據配準到三維模型會發生配準不對應的情況,因此我們推出了應急配準算法,將xyz和當前點的angle和distance進行匹配。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通過數學算法,將xyz轉換成雷達可以掃描的當前點的angle和distance值。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通過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將合成孔徑雷達掃描的數據,配到應急三維平面地形,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的步驟:
步驟1,根據合成孔徑雷達軌道的參數G1和G2的坐標,計算合成孔徑雷達軌道中心坐標點G:G(x,y,z)=(G1(x,y,z)+G2(x,y,z))/2;
步驟2,計算坐標偏移系數alpha:alpha=atan(Gy/Gx)*180/π;
步驟3,根據應急三維平面地形,獲取到其中一個坐標點,進行配準校對,計算當前點的angle(N)和distance(M):
N=(atan((Gy-Py)/(Gx-Px))*180/π+90)*(-1)+alpha
M=√((Gx-Px)^2+(Gy-Py)^2+(Gz-Pz)^2)
其中:
G代表雷達軌道坐標,由x、y、z三項組成,x、y、z代表54坐標點,
P代表地形單項坐標,由x、y、z三項組成,x、y、z代表54坐標點,
Gx,Px代表坐標x值,
Gy,Py代表坐標y值,
Gz,Pz代表坐標z值。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若N小于0,則N=N+18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一種合成孔徑雷達應急配準算法,有效的將雷達掃描不了的坐標數據轉換成可以掃描的數據,把這些數據運用到邊坡雷達應急系統上,可以讓系統有效的根據這些數據來預測該區域是否會發生滑坡,如果發生滑坡,預測出滑坡的時間,可以在預測時間后進行搶險救援,為搶險救援贏得了時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一個邊坡的三維模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銳思突破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銳思突破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144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