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酵甘蔗渣飼用原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1190.3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56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晶晶;劉世杰;陳達;傅杰;田子罡;于繼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益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K10/37 | 分類號: | A23K10/37;A23K10/12;A23K10/14;A23K10/33;A23K50/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為時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嶺;楊靜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區中***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酵 甘蔗渣 原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發酵甘蔗渣飼用原料及其制備方法,其采用物理法和生物發酵結合的方法處理甘蔗渣,先采用物理法破壞其木質纖維結構,再采用菌酶協同發酵技術提高其消化率和蛋白質含量,改善營養結構及適口性,使其成為一種優質的飼用原料,可100%代替黃貯玉米秸稈,提高養殖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酵飼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酵甘蔗渣飼用原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背景
甘蔗是我國制糖工業的主要原料,每年都產生大量的甘蔗渣。我國的甘蔗種植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貴州等南方省區,2017年我國甘蔗產量為10440萬噸,甘蔗渣產量約為3000萬噸。目前,廣西70%-80%的甘蔗渣都是直接作為糖廠鍋爐燃料被燃燒掉,得不到有效利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進一步給人和動物的健康帶來危害。甘蔗渣具有價格便宜、農殘量低、成份穩定和來源集中等特點。甘蔗渣含水量一般在50%左右,粗蛋白質2.5%,纖維素30%-33%,半纖維素35%-37%,木質素20.5%-23%。纖維含量高,可用于生產反芻動物粗飼料,具有極大的前景。
但是,甘蔗渣的蛋白、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較少,木質素含量過高,牛和其他反芻動物可以消化甘蔗渣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糖分,但不能消化木質素,而且木質素與半纖維素形成緊密結構將纖維素包裹在其中,影響纖維素的消化。有資料表明,反芻動物直接消化甘蔗渣所消耗的能量大于其從甘蔗渣中所獲取的能量,作為反芻動物飼料時,有機物消化率只有20%~25%或更低。并且,甘蔗渣質地粗硬、適口性差,直接喂食動物采食量很低。因此限制了甘蔗渣作為飼用原料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發酵甘蔗渣飼用原料。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發酵甘蔗渣飼用原料的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發酵甘蔗渣飼用原料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步驟:
1)甘蔗渣膨化
對甘蔗渣進行粉碎,并對粉碎后的甘蔗渣進行膨化處理,得膨化甘蔗渣;
2)甘蔗渣發酵
以膨化甘蔗渣作為主要發酵原料接種酵母菌和乳酸菌,加入復合酶制劑,攪拌均勻,打捆裹包,厭氧發酵即可制得。
其中,所述步驟1)甘蔗渣粉碎至≤30mm,膨化溫度120℃~140℃,壓力0.5~4Mpa,時長3~5s。
其中,所述步驟2)復合酶制劑包括纖維素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β-甘露聚糖酶。所述復合酶制劑的添加情況為:每克甘蔗渣干重纖維素酶不低于300U,β-葡聚糖酶不低于2000U,木聚糖酶不低于8000U,β-甘露聚糖酶不低于100U。可選地,例如可以按照每克甘蔗渣干重添加400U纖維素酶,或者3000Uβ-葡聚糖酶,或者10000U木聚糖酶或者150Uβ-甘露聚糖酶,但對于本發明而言,此處的最低量已經可以實現對甘蔗渣酶解作用,改善甘蔗渣的性能。
其中,所述酵母菌為釀酒酵母和產朊假絲酵母;
優選地,所述每種酵母菌的接種量不低于1×106,進一步,所述每種酵母菌的接種量為2×106~6×106cfu/g;
優選地,所述酵母菌以酵母菌培養物的方式接種,所述酵母菌培養物的制備方法為:膨化甘蔗渣和糖蜜按質量比8:2混合,加入混合物3倍重量的水,添加質量比6%甘蔗渣DM的硫酸銨,混合,裝入托盤或塑料盒中,厚度2~3cm,牛皮紙封口,滅菌后冷卻,接種釀酒酵母和產朊假絲酵母,每種菌接種量為2×106~6×106cfu/g,30℃發酵12~36h制得,所得酵母菌培養物終產物有效活菌數不低于1×109cfu/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益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博益德(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119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