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保證異步通訊完成的計時復位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60820.5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74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馮存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蕪湖榮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7/00 | 分類號: | H04L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經濟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證 異步 通訊 完成 計時 復位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保證異步通訊完成的計時復位系統及方法,包括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和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數據從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發送至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所述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和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之間設置有正向同步模塊,所述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旁設置有計時器模塊,通過計時器模塊對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發送數據的時間進行計時。由于計數器和發送端在同一個時鐘域,所以無論接收端因為什么原因不能正常完成數據發送,都可以防止死鎖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異步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保證異步通訊完成的計時復位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異步通信是一種很常用的通信方式。異步通信在發送字符時,所發送的字符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是任意的。通常的異步通訊,跨時鐘域的信號數據傳遞中,會采用典型的一些握手信號把數據完整的傳到不同的時鐘域的電路里。傳送方等接受方返回數據接受確認信號后,繼續傳輸下一數據。由于,在接受方可能由于自身的電路或時鐘問題,比如接受方時鐘由于外界的晶振收到干擾,突然變頻,會導致無法發送數據接受確認信號,從而讓發送端一直等待,導致死鎖的狀況。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保證異步通訊完成的計時復位系統及方法,在發送方進行每筆數據發送時,進行計時。如果數據接受方不能在規定最大的時間內,返回確認信號。則把發送端進行復位操作,由于計數器和發送端在同一個時鐘域,所以無論接收端因為什么原因不能正常完成數據發送,都可以防止死鎖的發生。本發明提供一種保證異步通訊完成的計時復位系統,包括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和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數據從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發送至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所述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和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之間設置有正向同步模塊,所述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旁設置有計時器模塊,通過計時器模塊對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發送數據的時間進行計時。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和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之間設置有反向同步模塊,所述反向同步模塊和計時器模塊通過或門連接在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上。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旁設置有產生器。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保證異步通訊完成的計時復位方法,所述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發送數據之前,電路根據當前的波特率配置適當的計數溢出閥值到計數器;
步驟二:數據從第一時鐘域模塊的數據發送端模塊發送至第二時鐘域模塊的數據接收模塊,發送端在發送數據發送通知信號后,會使計數器開始記數;
步驟三:若在計數器溢出前,發送端收到經過同步電路處理后的數據接受確認信號,證明數據發送正常結束,進入步驟四,若在計數器溢出前,發送端沒有收到數據接受確認信號,計數器就會發出溢出信號,進入步驟五;
步驟四:發送端重置計數器,使計數器停止工作,并進行下一數據的發送工作,回到步驟一;
步驟五:通知發送端,當前數據發送異常;發送端在收到計數器溢出信號后,會復位數據接收端,讓接收端放棄發送當前數據到其它地方,重新接受下一數據,從而保證數據可以自動繼續發送。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發送方進行每筆數據發送時,進行計時。如果數據接受方不能在規定最大的時間內,返回確認信號。則把發送端進行復位操作,由于計數器和發送端在同一個時鐘域,所以無論接收端因為什么原因不能正常完成數據發送,都可以防止死鎖的發生。通過當前數據波特率,自動配置計數器,通過判斷計數器是否溢出,避免接受和發送端產生死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系統構成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蕪湖榮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蕪湖榮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082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輔助學習的方法、裝置及可讀存儲介質
- 下一篇:一種基于海思芯片的碼流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