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氨泄漏監控方法及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60287.2 | 申請日: | 2020-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723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振;易小林;邵振華;羅坤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愛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3/04 | 分類號: | G01M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勁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泄漏 監控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液氨泄漏監控方法及監控系統,其包括如下步驟:S1、獲取監測指標的安全生產歷史數據,并分別計算監測指標的指標平均值和指標方差;S2、獲取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S3、若任一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均未超過對應的報警閾值,則根據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以及對應監測指標的上述指標平均值和指標方差計算預警值Lv;S4、根據不同的預警值產生不同的預警信號。本發明通過獨特的算法獲取預警值,且在獲取預警值的過程中,根據每一監測指標對預警值的貢獻程度產生不同的預警信號,實現分級預警,由此避免僅考慮單一監測指標而產生誤報、漏報的情況產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危險品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氨泄漏監控方法及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液氨的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如發生操作不當或是儲罐、閥門等損壞,會導致液氨的泄漏,破壞生態環境同時還會造成人員中毒和火災爆炸事故。
目前在涉氨制冷行業中,為了監控貯氨器狀態,多在每個貯氨器上安裝3種傳感器,分別用來采集氨氣濃度,壓力和液位的數據變化情況,以確保不發生氨氣泄漏事件。例如,申請號為201810216472.9(“一種液氨安保控制方法”)的專利申請中即公開了通過設置相應傳感器監測液氨壓力、氣體濃度,且當監測指標超過限值時報警的方案。
但上述方案中存在如下問題:1、一旦報警即表明事故已經迫在眉睫,留給人工處理的時間太短,無法及時解除安全隱患,此時這種報警意義不大;2、上述方案中只要是氨氣濃度,壓力和液位三個指標中的一個或幾個的絕對值達到限值即報警,而液氨泄漏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其過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才發生質變,因此,僅根據監測指標是否達到限值來報警的方式不精確,例如,若僅僅氨氣濃度一個指標達到限值即報警,大批人員和設備會隨之快速達到現場,而實際上僅氨氣濃度一個指標超標并不會導致嚴重的泄漏事故發生,可能僅需要很少的人力和設備即可修復,無需調用大批人員和設備到達現場,此外,單個指標達到限值即報警的方式很容易因為傳感器故障等原因產生誤報、漏報,導致無謂消耗人力、無力或無法得知危險狀況;3、上述僅根據監測指標是否達到限值來報警的方式中無法判斷各指標在整個預警機制中的貢獻程度,生產企業也無法對其做出有針對性的改進。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液氨泄漏監控方法及監控系統,其通過獨特的算法獲取預警值,且在獲取預警值的過程中,根據每一監測指標對預警值的貢獻程度產生不同的預警信號,實現分級預警,由此避免僅考慮單一監測指標而產生誤報、漏報的情況產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液氨泄漏監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S1、獲取若干監測指標在某段時期內的安全生產歷史數據,并假定每一監測指標在該段時間內的安全生產歷史數據均屬于正態分布,分別計算每一監測指標在該段時間內的安全生產歷史數據的指標平均值和指標方差;
S2、獲取至少一個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
S3、若任一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均未超過對應的報警閾值,則根據至少一個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以及對應監測指標的上述指標平均值和指標方差計算預警值Lv,預警值Lv的計算公式(1)如下:
S4、根據不同的預警值產生不同的預警信號。
優選的,所述監測指標包括:氨氣濃度、壓力、液位等中的一種或幾種。
優選的,若至少一個監測指標的實時數據超過對應的報警閾值,則直接產生報警信號。
優選的,當實時氨氣濃度C≥100PPM和/或實時壓力P≥1.45PM和/或實時液位H≥0.8時產生報警信號。
優選的,所述步驟S4包括:若第一限值<Lv≤第二限值,則產生并發送第一預警信息,以提醒人員采取第一措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愛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愛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6028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