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8974.0 | 申請日: | 2020-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13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辰光;劉儉;趙一軒;陳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銳精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21K1/00 | 分類號: | G21K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繼超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自聚焦 透鏡 微型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兩路相同且相對放置的單路微型光鑷光路組成,第一路微型光鑷光路按照光線傳播方向依次為:激光器一(1)、光纖一(2)、光纖耦合器一(3)、自聚焦透鏡一(4),樣品(5);第二路微型光鑷光路按照光線傳播方向依次為激光器二(9)、光纖二(8)、光纖耦合器二(7)、自聚焦透鏡二(6)、樣品(5);兩路微型光鑷光路的聚焦點重合,樣品(5)放置于聚焦點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裝置,其特征在于,兩路微型光鑷光路同軸,相對180°夾角放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耦合器一(3)使得自聚焦透鏡一(4)的入射端面與光纖一(2)的輸出端面之間的工作距離固定為0.2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耦合器二(7)使得自聚焦透鏡二(6)的入射端面與光纖二(8)的輸出端面之間的工作距離固定為0.2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樣品(5)為懸浮于培養皿中的近球形的待測樣品,包括最大直徑為微米級或納米級的單細胞、細胞群或微粒。
6.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裝置的實現方法,包括:
激光器一(1)發出的激光光束,通過光纖一(2)輸出后,被光纖耦合器一(3)耦合進自聚焦透鏡一(4),形成緊聚焦光束;同時,激光器二(9)發出的激光光束,通過光纖二(8)輸出后,被光纖耦合器二(7)耦合進自聚焦透鏡二(6),同樣形成緊聚焦光束,兩路聚焦光束的聚焦點重合,樣品(5)放置于聚焦點處,從而實現對樣品(5)的分選和操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兩路聚焦光束同軸,傳播方向間夾角為180°。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基于自聚焦透鏡對的微型光鑷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懸浮于培養皿中的近球形的樣品(5)進行分選和操控,包括最大直徑為微米級或納米級的單細胞、細胞群或微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銳精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銳精光電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897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