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Ku波段多路雷達接收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58801.9 | 申請日: | 2020-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7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卜景鵬;官國陽;汪雄劍;蔡壯華;趙均華;劉忠程;林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圣大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S7/35 | 分類號: | G01S7/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孔凡亮 |
| 地址: | 528308 廣東省佛山市順***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ku 波段 雷達 接收機 | ||
本發明提供一種Ku波段多路雷達接收機,連接天線和中頻處理模塊,包括2N通道,每個通道包括依次連接的預選濾波器、放大器和下變頻器;其特征在于:采用雙模濾波器同時實現兩路通道的預選濾波器,同時采用波導串行功分結構實現下變頻器中本振信號的分配。本發明采用雙模雙通道濾波器架構,減小前端預選濾波器的尺寸和重量;采用波導腔體串行功分結構對高頻本振進行功分,結構緊湊,鏈路損耗小,每路功分的幅度和相位穩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雷達接收機領域,特別是一種Ku波段多路雷達接收機。
背景技術
在當今軍事裝備和系統的信息化的潮流下,信息權的奪取逐漸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的精確感知和接收能夠讓己方在復雜環境中擁有更強的戰斗力。雷達通過電磁波實現對遠距離目標的探測,在軍事偵查、預警以及戰術指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相控陣雷達和多通道射頻接收機具備非常優異的性能,具備極強的抗干擾能力和突出的隱身單位探測能力。在近20年的時間內,相控陣體系的雷達和通信系統在民用和軍用中方興未艾。多通道接收機在相控陣雷達、動中通衛星通信以及移動通信中的大規模MIMO(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使用多個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使信號通過發射端與接收端的多個天線傳送和接收,從而改善通信質量。它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通過多個天線實現多發多收,在不增加頻譜資源和天線發射功率的情況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統信道容量,顯示出明顯的優勢、被視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中廣泛應用,其特點是集成了數量眾多的T/R組件,每個獨立的發射和接收通道能夠獨立的控制幅度和相位,甚至能夠承載不同的基帶信號,能同時形成捷變波束或多個獨立控制的波束,可同時探測、偵查多個目標,或者同時完成與多個信源和新宿的信息交換。從功能上講,相控陣雷達能夠同時完成包括搜索,探測以及識別,持續追蹤等不同的任務,而MIMO可實現單目標的增強型通信,或完成多目標的常規通信。多通道接收機能夠在受到外界干擾時,通過波束切換和波束增強來壓制干擾。另外多通道接收機如果發生若干通道故障,并不會影響其他通道工作,并且系統整體的工作性能僅發生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不會使得全系統失能。與傳統雷達和通信系統的射頻接收機相比,多通道射頻收發機具有靈活度更高、數據率大、抗干擾能力較強以及可靠性高等特點。
目前,常規的多通道接收機的缺點是:
采用多個單路接收通道疊加,體積和重量都較大。
采用并行功分網絡給各路接收機通路提供本振,功分網絡占用電路面積較大,鏈路損耗較大,需插入射頻放大器提供足夠的本振功率,系統較為復雜。
每一路均采用獨立的濾波器,射頻頻段的濾波器體積較大,最終導致接收機系統整體尺寸較大。
發明內容
針對現存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目的是設計一款小型化Ku波段寬帶多通道射頻接收機,每個接收機模塊包含8個獨立射頻接收通道,每個通道均可以實現幅度和相位的調整,射頻前端插入低損耗的預選濾波器,提高系統抗干擾能力。預選濾波器采用雙模體制濾波器,兩個模式獨立工作,互不干擾,一個濾波器即可以實現兩路射頻通路的濾波,極大的降低了濾波器的電路占用體積。接收機的高頻本振分配采用波導腔體串行功分結構,鏈路損耗小,無需插入放大器,同時結構緊湊,占用電路面積小。射頻下變頻電路采用8路并行結構,采用微組裝工藝,極大的降低了系統的尺寸和重量。
本發明為實現其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Ku波段多路雷達接收機,連接天線和中頻處理模塊,包括2N通道,每個通道包括依次連接的預選濾波器、放大器和下變頻器;其特征在于:采用雙模濾波器同時實現兩路通道的預選濾波器,同時采用波導串行功分結構實現下變頻器中本振信號的分配。
本發明采用雙模雙通道濾波器架構,減小前端預選濾波器的尺寸和重量;采用波導腔體串行功分結構對高頻本振進行功分,結構緊湊,鏈路損耗小,每路功分的幅度和相位穩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圣大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圣大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588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